[实用新型]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专用去应力滚道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34521.3 | 申请日: | 2016-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1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春;王永照;王英豪;马军伟;张瑞红;张明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省建筑机械工程实验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5/42 | 分类号: | B28C5/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50 甘肃省兰***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搅拌 运输车 专用 应力 滚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滚道的技术领域,具体为混凝土搅拌运 输车的专用去应力滚道。
背景技术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或称搅拌车,是用来运送建筑用预拌混凝土的专用卡车; 由于它的外形,也常被称为田螺车。卡车上装有圆筒型搅拌筒用以运载混合后 的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会始终保持搅拌筒转动,以保证所运载的混凝土不会 凝固。运送完混凝土后,通常都会用水冲洗搅拌筒内部,防止硬化的混凝土占 用空间。而且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工作环境恶劣,基本都是超载运行,这就对混 凝土搅拌运输车的上装设计提出严格要求。整个搅拌筒仅有两处支撑的位置, 前段法兰支撑和后端滚道支撑,而且装有大量混凝土的搅拌筒为了防止混凝土 凝固,要不间断的旋转;以上两处支撑满载要承担上装及混凝土全部静载荷和 动载荷,这就要求滚道具有很强的强度和刚度,焊接变形小。
目前,大量使用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滚道都是采用实心的35号钢经过锻造, 然后再进行加工成空心结构,再将加工成型的滚道焊接到搅拌筒后锥上,其工 序复杂,操作不便。而且目前使用的空心的滚道结构,首先不能对焊接所产生 的应力进行充分吸收,其次不能对搅拌筒动载荷产生的应力进行充分释放,容 易造成滚道变形或者产生内部裂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我 们研制了一种能够充分吸收滚道焊接时所产生的应力,而且能够充分释放搅拌 筒动载荷产生的应力,防止滚道变形或产生内部裂纹,消除整车安全问题的混 凝土搅拌运输车的专用去应力滚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 够充分吸收滚道焊接时所产生的应力,而且能够充分释放搅拌筒动载荷产生的 应力,防止滚道变形或产生内部裂纹,消除整车安全问题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的专用去应力滚道。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专用去应力滚道,包括纵梁封头1、前锥2、中筒3、 后锥4、滚道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梁封头1通过前锥2与中筒3连接,中 筒3的自由端与后锥4连接,后锥4自由端连接有为空心结构的滚道5,且滚道 5一自由端两侧向滚道中心25mm处对称的设有平滑的圆弧槽结构501。
所述的纵梁封头1与前锥2焊接,前锥2与中筒3焊接,中筒3与后锥4 焊接,后锥4与滚道5焊接。
本实用新型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专用去应力滚道,所述的滚道5一自由端 两侧向滚道中心25mm处对称的设有平滑的圆弧形槽结构501,其不但防止滚道 5变形或产生内部裂纹,而且能够充分吸收滚道焊接时所产生的应力及能够充分 释放搅拌筒动载荷产生的应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滚道5为空心结构, 减少了加工工序复杂,操作方便;二、所述的滚道5一自由端两侧向滚道中心 25mm处对称的设有平滑的圆弧形槽结构501,其不但防止滚道5变形或产生内 部裂纹,而且能够充分吸收滚道焊接时所产生的应力及能够充分释放搅拌筒动 载荷产生的应力;三、其结构简单、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处的放大图。
图中:纵梁封头1,前锥2,中筒3,后锥4,滚道5,圆弧形槽结构501, 焊缝B。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有益效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专用去应力滚道,如图1所示,包括纵梁封头1、前锥 2、中筒3、后锥4、滚道5;所述的纵梁封头1通过前锥2与中筒3连接,中筒 3的自由端与后锥4连接,后锥4自由端连接有为空心结构的滚道5,且滚道5 一自由端两侧向滚道中心25mm处对称的设有半径为5mm的平滑的圆弧形槽结构 501。
所述的纵梁封头1与前锥2焊接,前锥2与中筒3焊接,中筒3与后锥4 焊接,后锥4与滚道5焊接。
所述的滚道5为空心结构的35号钢,且其宽度为70—80mm,厚度为75mm。
所述的滚道5一自由端两侧向滚道中心25mm处对称的设有半径为5mm的平 滑的圆弧形槽结构501,其不但防止滚道5变形或产生内部裂纹,而且能够充分 吸收滚道焊接时所产生的应力及能够充分释放搅拌筒动载荷产生的应力,结构 简单、使用安全。
图2中的B为焊缝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 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省建筑机械工程实验室有限公司,未经甘肃省建筑机械工程实验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345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