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肠外翻辅助器械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34356.1 | 申请日: | 2016-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6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士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94 | 分类号: | A61B17/94;A61B90/00 |
代理公司: | 宿迁市永泰睿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4 | 代理人: | 陈臣 |
地址: | 2238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肠 外翻 辅助 器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肠外翻辅助器械。
背景技术
在直肠癌手术过程中,为了准确、安全地切断肿瘤直肠,常常需要对直肠进行外翻,实现在直视情况下切断肿瘤直肠,并确保足够的安全切除距离。文献报道中有使用废旧吻合器或者卵圆钳辅助直肠外翻,但缺乏专用器械。使用卵圆钳和废旧吻合器进行直肠外翻操作时常导致肠管杂乱得折叠并紧紧包绕于吻合器或卵圆钳上,造成直肠不能由远及近顺序外翻。如果反复操作或用力牵拉容易造成直肠壁损伤,甚至破裂,导致手术失败。另外直肠破裂容易引起肿瘤播散或腹腔感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直肠外翻技术的应用受到了限制,特别是在免切口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如不能很好的解决直肠外翻技术瓶颈,部分患者将失去保留肛门或(和)免除腹部切口的机会。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直肠外翻辅助器械,目的是准确、可靠夹持闭合端肠管,进而控制直肠由远及近顺序外翻。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直肠外翻辅助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鞘、引导内芯以及夹持器械,所述引导内芯前端设有观察室,观察室上设有通孔一,所述观察室用于放置肠镜,所述外鞘和引导内芯末端设有互相匹配的锁紧机构,所述夹持器械包括底部设有可折叠连接杆的底砧、手柄以及与手柄可转动连接的旋钮,手柄内设有与旋钮的前端螺纹连接的螺杆以及与螺杆前端连接的穿刺杆,穿刺杆前端设有用于穿破肠管壁的尖刺部,在直肠外翻过程中穿刺杆与连接杆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鞘、手柄和引导内芯的整体形状为弧形。
优选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于外鞘末端的把手一、设于把手一上的通孔二、设于引导内芯末端的把手二以及设于把手二上与通孔二匹配的卡扣。
优选的所述观察室的前端以及底砧的前端均为半椭圆形。
优选的所述底砧的顶端设有引导线孔。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与底砧之间为单向90°可折叠式连接,连接杆根部在与可折叠一侧相对的另一侧设有表面为弧形的过渡块。
优选的所述手柄前端设有凹槽,手柄的前端以及手柄前端的凹槽的截面均为梯形,且靠近手柄前端的底边大于远离手柄前端的底边。
优选的所述穿刺杆上设有指示线,所述手柄上设有指示线观察窗。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设在连接杆上的卡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引导内芯前端的观察室内可置入肠镜,用于观察肿瘤的大小、表面状态、肿瘤的位置、肠道的准备情况以及外鞘的准确位置;所述外鞘可以使直肠处于适当扩张状态,方便了操作者将手柄置入体内,并控制直肠外翻顺序;底砧和手柄的配合,用于夹持肠管末端,从而实现对直肠由远及近顺序外翻。本实用新型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容易导致直肠破裂,进而引起肿瘤散播或腹腔感染的问题,解决了制约免切口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技术瓶颈。
附图说明
图1是外鞘、引导内芯以及观察室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是锁紧机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是将底砧放入腹腔时底砧和连接杆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是底砧收入手柄前各组成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是底砧收入手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直肠外翻过程中直肠与辅助器械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其中:1外鞘、2引导内芯、3通孔一、4观察室、5肠镜、6把手一、7通孔二、8把手二、9卡扣、10连接杆、11底砧、12手柄、13旋钮、14引线孔、15凹槽、16螺杆、17穿刺杆、18过渡块、19指示线、20观察窗、21直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343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