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鼻腔通道直径探测管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33792.7 | 申请日: | 2016-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89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杨媛媛;曾金;吴惊雷;陈丽红;李惠平;贾月姣;黄一丹;陈艳青;彭俊华;段宇非;韦晓林;周仲秀;徐文兴;覃远浩;文莉;马丽;陈蕙;金海燕;张岚;王凤祥;梁桂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市人民医院;杨媛媛 |
主分类号: | A61B5/107 | 分类号: | A61B5/107;A61M25/10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黄有斯 |
地址: | 545006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鼻腔 通道 直径 探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耗材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探测鼻腔通道内径大小的探测管。
背景技术
气管导管是临床上气管插管术不可少的医疗器械,是心肺脑复苏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措施,也是实施全身麻醉中为保证患者呼吸道顺畅的常用插管装置,是麻醉过程的一项安全措施,广泛应用于急救、手术等多个医学领域。临床上气管导管的使用正常情况下是将气管导管从患者的口中插入到气管内以通过辅助设备辅助呼吸,但临床上因患者颌面部、口腔等部位的手术需要或因患者先天性或后天性原因导致的张口困难或强直性脊柱炎等需全身麻醉时,必须选择经鼻腔气管插管。鼻腔气管插管是将气管导管从前鼻孔进入,经总鼻道、后鼻孔腔,再经咽喉部插入气管内。相对而言,由于经口腔气管插管可明视插管路径,按常规选择常用内径的气管导管从口腔插管一般都较顺利。而鼻腔气管插管临床上直接按常规选择常用内径的气管导管则往往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无鼻部外伤史者,经鼻气管插管前并不会进行鼻窦内窥镜检查,既不能在插管前准确地了解鼻腔内径的大小,也不能了解患者是否存在鼻中隔偏曲。
第二,有的患者存在下鼻甲或中鼻甲肥大或鼻中隔偏曲时,如经鼻气管插管时常规地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等发育情况而选择导管,均不能顺利通过鼻腔成经鼻气管插管。这种并没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型号(或内径)的气管导管,而是盲目性地按常规选择认为合适内径的气管插管,容易给患者带来的是鼻腔内粘膜的损伤、出血,导致气管插管不能顺利的插入,可引起血液误吸发生术后肺部感染、术后鼻粘膜损伤引起疼痛、插管失败而取消手术,更严重的对于存在困难气道患者还必须采用损伤更大或并发症更多的切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甚至因鼻腔出血不止引起患者窒息死亡等。
另一方面,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内径的气管导管是非常必要的;导管过粗将明显损伤气道或不能插入气管内,另外,如果单纯考虑避免鼻腔内粘膜的损伤、出血而采用的导管过细,则不利于肺的正常通气,可能导致患者缺氧或二氧化碳蓄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例如对于一个正常身高、体重的成年患者而言,需要维持其正常的呼吸功能,气管插管导管的内径最低不能低于5.0mm,否则,将影响患者正常的通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鼻腔通道直径探测管,它可以解决鼻腔通道通过直径大小的测量问题,为进行经鼻气管插管选择合适的插管导管提供依据,避免不合适的插管导管导致鼻粘膜损伤出血引起误吸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种鼻腔通道直径探测管,有一根前端有一个前小后大的引导部、外侧设有长度标识的探测管体,在所述引导部的管壁上至少在上下两个部位设置有通孔,在所述引导部之后的探测管体外设有测量气囊,所述测量气囊通过充气管经单向阀与打气筒相连接,所述打气筒上设置有与所述测量气囊直径大小相对应的反映注气量的刻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为具体的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充气管的进口设置有指示气囊,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指示气囊上;所述引导部的长度为1厘米,从所述探测管体的出口至所述测量气囊的距离为2厘米;所述探测管体的入口的外径(φ)为3至4毫米;所述引导部的管壁上通孔的孔径为2至3毫米。
进一步:所述测量气囊的最大直径与所述打气筒上的注气量大小刻度之间建立的对应关系共分为四档,当所述打气筒上的注气量刻度表示分别为2.5ml、2.0ml、1.5ml和1.0ml时,对应所述测量气囊的最大直径分别为6.5mm、6.0mm、5.5mm和5.0mm,所述指示气囊内的压力分别达到110~120cmH2O、90~100cmH2O、70~80cmH2O及50~60cmH2O。
进一步:所述测量气囊的最大直径与所述打气筒上的注气量大小刻度之间建立的对应关系也可分为三档,当所述打气筒上的注气量刻度表示分别1.5ml、1.0ml、0.5ml时,对应所述测量气囊的最大直径分别为5.0mm、4.5mm及4.0mm,所述指示气囊内的压力分别为80~90cmH2O、60~70cmH2O以及40~50cmH2O。
进一步:所述单向阀为顶开后与所述打气筒连通、用于注气或排气的弹簧开关;所述打气筒是医用注射器;所述探测管体的入口与呼吸机连接提供供气通道;或与吸引器连接,对鼻腔内分泌物进行吸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市人民医院;杨媛媛,未经柳州市人民医院;杨媛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337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