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矿用提升绞车制动力矩现场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33276.4 | 申请日: | 2016-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02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孟絮屹;李昊;张颂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G01L5/28 | 分类号: | G01L5/28 |
代理公司: | 贵州启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08 | 代理人: | 武晓丽 |
地址: | 550018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升 绞车 制动 力矩 现场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开采安全设施检测领域,尤其涉及矿用提升绞车制动力矩现场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提升绞车的常用闸和保险闸制动时,所产生的力矩和实际提升静荷重旋转力矩之比值不得小于3。因制动器的碟簧更换、闸间隙调整、闸盘被油污染等都会引起制动力矩变化,常导致提升机制动失灵事故。若能经常测量制动力矩,就可避免制动力矩不足导致提升机制动失灵事故。
目前在对矿用提升绞车制动力矩检测常用的方法是将盘在滚筒的钢丝绳绳头与拉力传感器的一端相连接,传感器另一端与牵引葫芦相连接,然后再将牵引葫芦固定在一个能够承受足够拉力的构筑物上,使绞车处于刹车状态,人工拉动牵引链条使用绞车钢丝绳绷紧直至绞车滚筒转动,记下此刻拉力传感器的拉力值。但采用上述方式进行矿用绞车制动力矩现场检测,由于矿上生产条件的复杂性,很多情况下找不到能够承受足够拉力的构筑物,导致该项检测无法进行,即使具备检测条件,但实施起来极其繁琐,且不够安全,有时会发生连接处固定不牢固蹦开伤到人员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矿用提升绞车制动力矩现场检测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现场不具备检测条件和现有检测方式易引发安全事故的问题,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它包括千斤顶,千斤顶的上方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上方设置有顶杆,千斤顶、压力传感器和顶杆位于同一直线上;顶杆的上端为扁平状;顶杆的上端设置有销子,销子的直径比被制动的工作机圆盘上的通孔直径小3~6mm。
上述的销子远离顶杆的一端设有螺纹。设置螺纹后可以通过销子和螺母将顶杆和被制动的工作机圆盘铰接在一起,并限制两者之间的位移偏差。
前述的压力传感器的底部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开口方向与顶杆的上端扁平面平行。这一设计使得压力传感器和千斤顶的连接更为简单,将千斤顶顶部的凸台卡入压力传感器底部的凹槽即可。
在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千斤顶固定在地面上,通过销子将顶杆和被制动的工作机圆盘铰接在一起,启动千斤顶推动被制动的工作机圆盘,当被制动的工作机圆盘开始转动那一刻、通过压力传感器读数即计算得到提升绞车的制动力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能够有效解决现场不具备检测条件和现有检测方式易引发安全事故的问题,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附图说明
附图标记:被制动的工作机圆盘1、销子2、顶杆3、压力传感器4、千斤顶5、凹槽6。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压力传感器4和千斤顶5连接部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将销子2的直径制作成比被制动的工作机圆盘1上的通孔直径小3~6mm,将顶杆3的上端制作成扁平状,将销子2固定在顶杆3的上端,将顶杆3固定在压力传感器4的上方,将压力传感器4的上方固定在千斤顶5的上方,保证千斤顶5、压力传感器4和顶杆3位于同一直线上。
在销子2远离顶杆3的一端外表面制作出螺纹。
压力传感器4和千斤顶5的连接方式可采用如下方案:在压力传感器4的底部制作出凹槽6,将千斤顶5顶部的凸台卡入压力传感器4底部的凹槽即可;在装配顶杆3和压力传感器4时,注意保证凹槽6的开口方向与顶杆3的上端扁平面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未经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332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下探测器过压报警装置
- 下一篇:一种封装式驱动力测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