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场感知自动升降避雷针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32952.6 | 申请日: | 2016-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51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阮江军;唐烈峥;龚若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黉门电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T19/04 | 分类号: | H01T19/04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胡艳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场 感知 自动 升降 避雷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场感知自动升降避雷针。
背景技术
避雷针是用来保护建筑物等避免雷击的装置。当空中产生雷雨云时,避雷针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在避雷针顶端形成局部电场集中,引导雷电向避雷针放电,再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
传统避雷针一旦安装完成,其装设地点及高度固定。这种避雷针(以下简称为“固定避雷针”)在应用上存在以下不足:(1)影响景观:在旅游景点(如古建筑、古树、高档场所等),固定避雷针的存在与周围景观格格不入,破坏景观效果;(2)破坏隐蔽效果:军事设施(如临时阵地、武器系统等)需要良好的隐蔽,固定避雷针的存在暴露了军事设施;(3)移动不便,造成浪费:移动作业平台(如临时工地、移动车辆、海上作业平台等)需要不断的改变作业地点,固定避雷针的装设和拆除费工费力。可见,固定避雷针不适用于旅游景点、军事设施、移动作业平台等场合。
公告号为CN20423063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海上升压站平台的新型可升降避雷针,但该避雷针需人工判断是否升降,并根据升降判断结果人工完成升降。公告号为CN20147869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折叠式场变放电避雷针,该避雷针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整高度,但避雷针的升降同样需要人工判断和人工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需人为干预的电场感知自动升降避雷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场感知自动升降避雷针,包括:
电场测量仪(1)、电控单元(2)、驱动单元(3)、升降杆(4)和避雷针主体(5),电场测量仪(1)、电控单元(2)、驱动单元(3)依次相连;避雷针主体(5)包括接闪针(5.1)、引下线(5.2)和接地装置(5.3),引下线(5.2)连接接闪针(5.1)和接地装置(5.3),接闪针(5.1)位于升降杆(4)顶端;驱动单元(3)用来驱动升降杆(4)升高或降低。
上述电场测量仪(1)设于周围无建筑物屏蔽的空旷处,其处于连续工作状态,实时监测地面电场强度,并将实时电场强度E发送至电控单元(2)。电场测量仪(1)可有效、实时地感知地面附近电场强度大小与雷电极性,并向电控单元(2)输出正比于电场强度的模拟电压,通过该模拟电压即可获取地面附近电场强度,从而达到电场感知的目的。
上述电控单元(2)根据实时电场强度E判断空中是否存在雷雨云,即,将实时电场强度E与雷击风险报警阈值E0、雷击风险解除阈值E1比较,当实时电场强度E>E0时,判断为存在雷击风险,向驱动单元(3)输出高电平信号,即升信号;当实时电场强度E<E1时,判断为雷击风险解除,向驱动单元(3)发送低电平信号,即降信号。这样,既可满足建筑物防雷要求,也可避免避雷针的频繁升降操作。
本实用新型中,电控单元(2)可以为电压比较器,电场测量仪(1)的输出模拟电压经A/D转换后输入电压比较器,电压比较器直接比较输入电压与雷击风险报警阈值E0、雷击风险解除阈值E1的大小,并根据比较结果向驱动单元(3)输出高电平信号或低电平信号。
上述雷击风险报警阈值E0和雷击风险解除阈值E1均为电压阈值,雷击风险报警阈值E0和雷击风险解除阈值E1根据应用场合的长期雷电观测数据和试验验证确定。
上述驱动单元(3)可采用气动、液压或机械传动方式驱动升降杆(4)升高或降低。
上述升降杆(4)包括基座(4.1)、中端伸缩杆(4.2)和上端伸缩杆(4.3),中端伸缩杆(4.2)套接于基座(4.1)内,上端伸缩杆(4.3)套接于中端伸缩杆(4.2)内。根据实际需求,中端伸缩杆(4.2)可以为一节或多节。
本实用新型通过感知是否存在雷雨云来控制避雷针的升降,实现主动防雷。当感应到空中存在雷雨云时,避雷针自动升起以达到防雷目的;当雷雨云消失时,避雷针自动收起,实现避雷针的智能控制。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实现了避雷针的智能升降控制,无需人为干预即可实现可靠有效的主动防雷。
(2)不影响景观、不暴露隐蔽体、移动方便,尤其适用于旅游景点、军事设施、移动作业平台等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避雷针原理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避雷针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黉门电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黉门电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329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