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窄波束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32896.6 | 申请日: | 2016-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036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梁超;张杰;杨能文;陈丽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21/30 | 分类号: | H01Q21/30;H01Q1/42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严彦 |
地址: | 43007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波束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窄波束天线。
背景技术
天线作为移动通信系统中接发信号的重要终端设备,其辐射性能即方向图指标与覆盖要求的匹配性直接决定了覆盖效果的好坏;另外天线尺寸和重量是否最优化,也影响天线安装工程的可靠性和经济效果以及工程施工难易度。
移动通信天线是用来接收和发射移动通信电磁信号的设备,对于现有的常规通信天线,已经无法满足所有的覆盖场景的要求,尤其是一些特殊覆盖场景。具体而言,在城市快速路/铁路的定向覆盖场景中,覆盖区域具有狭窄、深长的特点,如果采用现有常规水平波瓣宽度65°的基站天线进行覆盖,则天线电磁信号很容易越过公路区域的两侧,从而导致覆盖越区干扰。
另外一类特殊场景的覆盖,如隧道的定向覆盖,覆盖区域也具有狭窄、深长的特点,目前通常的做法是采用优质泄露电缆的方式进行系统覆盖。但泄露电缆覆盖系统的缺点也很明显,比如维护难,造价高。另外使用一段时间后灰尘等会阻塞孔洞,造成电缆传输信号不好。由于很难清理,工程上多会采用更换电缆的办法,这样无疑会导致巨大的浪费和成本的上升。
还有一类场景的覆盖,如封闭井道的定向覆盖。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室分覆盖方式,此系统用到多组背靠背对数周期天线加工程电缆的方式进行覆盖。这种传统的覆盖方式面对日益增长的移动通信数据流量及速率的情况下,缺陷越来越明显。比如,线缆损耗大及天线增益低导致的覆盖信号场强低,影响覆盖效果。另外系统工程复杂,工程量大,导致业主对覆盖工程的抵触情绪,增加了运营商的建站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窄波束天线,具有紧凑型的物理尺寸和重量轻量化,同时具有较窄的水平面波束宽度和垂直面波束宽度,较高的增益,尤其能够满足一些特殊场景的覆盖要求,能够提高工程适用性,显著降低施工难度和工程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窄波束天线,包括天线封装部件11和天线体12,天线体12布置在天线封装部件11内部,
所述天线封装部件11包括天线罩111、天线上端盖112、天线下端盖113和安装固定板114;天线上端盖112扣合在天线罩111的上部,天线下端盖113扣合在天线罩111的下部,形成一个完整的封闭腔体;安装固定板114通过紧固件把天线体12固定到天线封装部件11的内部;
所述天线体12包括反射板121、交叉设置于反射板121正面的低频辐射振子122和高频辐射振子123,以及射频接头125,低频辐射振子122通过反射板121背面的低频功分网络再通过同轴线连接到射频接头125,高频辐射振子123通过反射板121背面的高频功分网络再通过同轴线连接到射频接头125。
而且,安装固定板114为折弯的板状的金属零件,安装固定板114上开设有用于天线机械倾角调整的组合孔。
而且,所述天线下端盖113上开设有天线漏水孔洞。
而且,反射板121至少一侧折弯,反射板长宽比为0.8~1.2之间。
而且,反射板121正面设置有至少一个隔离条124。
而且,高频辐射振子123的极化方向与反射板121的轴线平行或垂直;低频辐射振子122的极化方向与反射板121的轴线平行或垂直。
而且,设有9个高频辐射振子123,呈3×3阵列布置,并且沿与反射板121轴线平行或垂直的直线列通过一分三功分器相互电连接,三个直线列再通过一分三功分器相互电连接,构成高频功分网络,再通过同轴电缆连接到天线端部或背面的一个或多个射频接头;设有6个低频辐射振子122,呈2x3阵列布置,并且沿与反射板轴线平行的直线列通过一分三功分器相互电连接,2个直线列再通过一分二功分器相互电连接,构成低频功分网络,再通过同轴电缆连接到天线端部或背面的射频接头;
4个低频辐射振子布置在高频辐射振子123矩阵外部,2个低频辐射振子布置在高频辐射振子123矩阵内部。
而且,所述窄波束天线的低频水平面波束宽度为30°~38°,低频垂直面波束宽度为28°~32°,高频水平面波束宽度为15°~30°,高频垂直面波束宽度为15°~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328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紧固型屏蔽端子
- 下一篇:一种FM和DVB组合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