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木薯收获机前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32878.8 | 申请日: | 2016-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62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13/00 | 分类号: | A01D13/00;A01D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木薯 收获 前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木薯收获机前端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木薯收割大多是采用手工收获,大大增加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而现有的一些 木薯收获机由于其收割单元设计不合理,导致收获得的木薯碎的比较多,大大影响了木薯 的完好性。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提高木薯收获效率及完整性的收获机。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木薯收获机前端结构,结构简单,能够采用机 械力将木薯茎秆与根块分离,使根块在不损伤的前提下从土壤里拔出或挖出,大大减轻了 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薯农收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木薯收获机前端结构,包括悬挂 机构、机架、立柱、限深机构和入土机构,机架上设置有悬挂机构,悬挂机构与收获机本 体悬挂连接,机架下方连接有立柱,立柱底部通过限深机构与入土机构相连,所述的入土 机构端部设置有刀板及入土齿。
作为优选,所述的立柱前端为弧形,可以起到木薯收获后的导向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入土机构通过螺栓固定在限位机构的限位套中。
作为优选,所述的入土齿之间的宽度为250-260mm,能够与木薯横向生长范围吻 合,避免了碎薯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能够采用机械力将木薯茎秆与根块分 离,使根块在不损伤的前提下从土壤里拔出或挖出,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 率,增加薯农收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 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 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木薯收获机前端结构,包括悬挂机构1、机架 2、立柱3、限深机构4和入土机构5,机架2上设置有悬挂机构1,悬挂机构1与收获机本 体悬挂连接,机架2下方连接有立柱3,立柱3底部通过限深机构4与入土机构5相连,所 述的入土机构5端部设置有刀板6及入土齿7。
所述的立柱3前端为弧形,可以起到木薯收获后的导向作用。
所述的入土机构5通过螺栓固定在限位机构4的限位套中。
所述的入土齿之间的宽度为250-260mm,能够与木薯横向生长范围吻合,避免了碎 薯的现象。
本具体实施方式工作时,入土齿深入木薯根部2-3cm,以确保木薯被整块铲起,刀 板使入土齿以上部分土壤蓬松,木薯与土壤分离,立柱使得木薯整齐地排放于土壤表面, 大大提高了木薯收获效率,节省劳动力,减少了碎薯的现象,实用可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 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328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二极管灯具
- 下一篇:一种利用锡原料直接生产锡酸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