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山火探测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29763.3 | 申请日: | 2016-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4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帅;张斌;董浩;马禄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17/12 | 分类号: | G08B17/12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陈海滨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火 探测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报警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山火探测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火的出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也给人们带来了不少损失。在室内防火日益完善的 今天,山林火灾预防与报警问题亟待解决,早期山林火灾的探测在世界范围仍是一个难题。 山林火灾给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火灾能烧掉人类辛勤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影响经济社 会的进步与发展,火灾还污染大气,破坏生态平衡,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据世界火灾统计 中心不完全统计,如火灾直接损失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2‰,整个火灾的损失将占国民经 济生产总值的10‰以上,这其中山林火灾引起的损失占有很大的比重。
传统的对于火灾的预防措施有如下几种:地面巡护,瞭望台检测,航空巡护,卫星遥感 等。地面巡护常因地形地势崎岖、森林茂密而出现较大误差;在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偏远山 区,无法进行地面巡护,只能用视频监测方法来弥补。瞭望台检测不能在无生活条件的偏远 林区设置,而且观察效果受地形地势的限制,覆盖面小。航空巡护费用昂贵且受受航线、时 间、环境等影响大,不能长时间观测。卫星遥感准确率低,需要地面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财力进行核实,从发现到扑救时间过长。传统的火灾探测技术多通过监测烟雾、温度等来识 别火灾。在这类环境下,存在着许多影响火灾探测的因素,如空间高度、热量屏障、覆盖 范围、远程信号传输等等。这些情况下传统的感温、感烟式探测手段往往失去了作用。
国内外目前火灾检测多是人眼检查,特别是在野外发生火灾时,发现人员向相应的机构 进行报告,接到报告的机构会派出飞行器进行确认,然后再把确认后的信息发送给消防机构, 由于从首次发现报告到确认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这已经让刚刚发生火灾迅速变得不可控制。 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内外也开始采用卫星遥感技术探测森林火灾,目前此技术尚不成熟,误 报的可能性较大,而且花费的费用高,人力大。另外,利用卫星对多个地区进行监测,这对 计算机的图像处理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对我们这种幅员辽阔的国家并不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山火探测报警装置,该装 置为解决山林火灾探测难度大,无法进行地面巡护,以及不能长时间进行实时监控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山火探测报警装置,包括塔架、红外线探测器、铰支座、太阳能板及伺服电机,所 述铰支座设置在塔架顶部的平台上方,红外线探测器与铰支座的上端铰接。所述伺服电机安 装在平台的底部,伺服电机可驱动铰支座转动。所述太阳能板通过支架设置在红外线探测器 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铰支座的底部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由轴承安装在平台的中部,连接轴的 下端与伺服电机的转动轴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架安装在平台上,太阳能板固定安装在支架的上端,呈倾斜状。
优选地,所述太阳能板与红外线探测器电连,为红外线探测器供电。太阳能板还与伺服 电机电连,也为伺服电机供电。
优选地,所述红外线探测器上配置有信号发射模块,红外线探测器与信号发射模块电连 接。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敏感范围大、 探测距离长、适应能力强、响应速度快等优点,适合构建长距离、大空间的火灾探测系统, 更加适合野外环境使用。使用多个山火探测报警装置搭建预警网络,可对火灾识别的准确度 的提高提供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山火探测报警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图1某一部分的结构原理示意图,示出的是塔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1和图2,一种山火探测报警装置,包括塔架1、红外线探测器2、铰支座3、太 阳能板4及伺服电机5,所述铰支座3设置在塔架1顶部的平台6上,红外线探测器2与铰 支座3的上端铰接。所述伺服电机5安装在所述平台6的底部,铰支座3的底部设置有连接 轴,连接轴由轴承9安装在平台6的中部,所述连接轴的下端与伺服电机5的转动轴固定连 接,伺服电机5可驱动铰支座3实现360°转动,可对其周围的山林实现更广范围的探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297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天线
- 下一篇:一种超宽带介质腔体衰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