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土壤渗漏水收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28647.X | 申请日: | 2016-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009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旺;夏海涛;卢翔;陈秋夏;林晓霖;魏馨;杨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翔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80 | 代理人: | 王瑾 |
地址: | 325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渗漏水 收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土壤水采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能收集多雨地区土壤水样的土壤渗漏水收集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农业、林业、生态等领域广泛应用的土壤水收集器多为陶土头土壤水取样器,该装置由取样管和抽气泵两部分组成,取样管连接PVC管,将取样管插入土层后,用抽气泵降低PVC管气压,土壤水从陶土头进入PVC管即可完成水样收集;另有适合于岩溶地区土层浅薄且富含碎石粘土层的渗流土壤水收集器,该装置由截水槽和集水瓶两部分组成,挖坑将截水槽和集水瓶埋设,集水瓶位于集水瓶下方,截水槽底部出水孔经水管连通集水瓶,坑外有连通集水瓶的通气管和取水管,从取水管直接抽取水样。
陶土头土壤水取样器便于安装,但存在以下缺点:
1.陶土头影响范围较大,会干扰土壤水的自由下渗。
2.陶土头需连续抽吸才可采集水样,若中断则会引起取样失败。
3.抽气泵若为电泵则体积和重量大,野外携带不方便。
截水槽和集水瓶渗流土壤水取样器,能够有效收集重力水和凝结水,并能保持水样中离子成分基本不变,但存在以下缺点:
1.截水槽和集水瓶需要挖坑埋设,不适合收集深层土壤水样。
2.截水槽底部出水孔若发生堵塞需要挖开土壤重新布设,操作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土壤渗漏水收集器,并且可保持水样中离子成分基本不变。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土壤渗漏水收集器,包括取样管,所述取样管自上而下包括至少一个采样单元,所述采样单元包括在取样管侧面设的开口,所述开口为取水口,所述取水口中放置吸水海绵,所述吸水海绵下方设有储水腔。
所述取样管为两端开放,所述取样管两端设有塞子。
所述取样管自上而下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采样单元,相邻的所述采样单元之间相隔一定距离。
所述取样管为圆柱形,所述吸水海绵挤压填充在取样管内。
所述吸水海绵为圆柱形,所述吸水海绵直径大于取样管直径,所述吸水海绵长度大于取水口长度。
所述取样管外径为40mm,壁厚为2mm。
取水口长50mm。
所述吸水海绵直径60mm,长100mm。
所述取样管由PC透明塑料制成。
所述塞子为硅胶塞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自由下渗的重力水由吸水海绵吸附进入取水口,并引入储水腔。该装置在雨季可收集大量土壤水,实现一周甚至一日内连续取样监测,水质不会改变;即是长时间无雨天气,偶有下雨,在有土壤渗漏水存在的情况下也可收集到土壤水样;取样简单方便,能够实现便捷有效的常年取样监测;尤其适用于多雨地区的土壤渗漏水的取样监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号标识:1.取样管;2.吸水海绵;3.塞子;4.取水口;5.储水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土壤渗漏水收集器,包括取样管1,所述取样管1自上而下包括至少一个采样单元,所述采样单元包括在取样管1侧面设的开口,所述开口为取水口4,所述取水口4中放置吸水海绵2,所述吸水海绵2下方设有储水腔5。
所述取样管1为两端开放,所述取样管1两端设有塞子3。塞子3可以防止杂物落入取样管中。
所述取样管自上而下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采样单元,相邻的所述采样单元之间相隔一定距离。这样可以同时采集到不同深度的土壤水。
所述取样管1为圆柱形,所述吸水海绵2挤压填充在取样管1内。所述吸水海绵2为圆柱形,所述吸水海绵2直径大于取样管1直径。所述吸水海绵2长度大于取水口4长度,防止土壤自吸水口落入。所述取样管1外径为40mm,壁厚为2mm。所述取水口长50mm。所述吸水海绵2直径60mm,长100mm。取样管长度可根据需要随意设置。
所述取样管1由PC透明塑料制成。透明材质可以使采样人员清楚看到储水层中的水量。
所述塞子3为硅胶塞子。硅胶塞子与取样管可以形成较好的密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未经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286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