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透气鞍座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27696.1 | 申请日: | 2016-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1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朱巧敏;王一正;常秋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岭东方红车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1/00 | 分类号: | B62J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5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配件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透气鞍座。
背景技术
鞍座是自行车骑行舒适的决定性部件。
自行车鞍座具有大致水平的座面,所述大致水平的坐面具有:狭窄的前端部位、较宽且扩张的尾部,以及为使大腿不受阻碍而有的凹入中间部分,自行车骑乘者所周知的是,常规的鞍座会引起擦伤、起水疱、挫伤以及可能的伤害。在骑乘者的重量压靠在传统的自行车车座上时施加到人体的敏感区(即,骶骨、肾)、坐骨以及会阴/生殖器区域)域的压力是引起不适的主要原因。
目前,申请号为201510238906.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行车鞍座,坐在自行车鞍座上会压迫抵靠在车座上的脆弱的生殖器组织,从而引发对生殖器的刺激,无论对男性还是女性骑乘者而言,胯部区域都包含神经和动脉,无论对于男性还是女性,坐在传统的自行车车座上都会增加动脉中的压力并引起血流减少,血流的减少可引起麻痹,而导致某些自行车骑乘者的下身的麻痹且会直接压迫骑乘者的动脉,为解决上述问题,在自行车鞍座中部贯穿于鞍座的腰型凹槽,腰形凹槽沿鞍座长度方向设置,这种自行车鞍座虽然不会对男性或者女性骑乘者的会阴区域造成压迫,但是腰形凹槽贯穿于鞍座呈上下通透设置,当骑乘者坐在鞍座上时,由于腰形凹槽的内槽壁上没有对骑乘者的会阴部进行有效的支撑,导致骑乘者的会阴部卡嵌到腰形凹槽中,从而造成骑行者的会阴部的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骑行舒适性高的透气鞍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透气鞍座,包括鞍座,所述鞍座依次包括前鼻、中部、后座,所述中部设有贯穿于鞍座的腰形凹槽,所述腰形凹槽沿鞍座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腰形凹槽的内槽壁上设有阶梯式环形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阶梯式环形槽的设置,根据骑行者的骑行姿势,使骑行者的会阴部位于腰形凹槽内并逐渐抵触在阶梯式环形槽上,不仅降低了腰形凹槽上下通透槽壁对骑行者会阴部位的压迫,而且阶梯式环形槽的设置缩小了腰形凹槽的通透面积的大小,避免骑行者的胯部区域卡嵌进入到腰形凹槽中,从而增加了骑行者的舒适性。
优选的,所述阶梯式环形槽由外圈到内圈依次包括第一阶梯、第二阶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骑乘者的会阴部位于腰形凹槽中时,通过两个阶梯的设置,不仅满足了骑乘者的会阴部处于不同位置起到的支撑效果,而且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阶梯台面的面积较宽,增加了会阴部抵靠时的舒适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边沿均倒有圆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圆角的弧形设置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不存在直角边,增加了骑行的舒适性,避免直角边对男性骑行者供血的动脉以及静脉的阻塞以及对局部神经造成压迫。
优选的,所述中部设有弧形凹陷,所述弧形凹陷沿鞍座纵向从中部延伸至后座且与外界连通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人们骑行时,骑行者的两侧臀部抵触在后座两侧,中间凹陷留有弧形凹陷的空隙,弧形凹陷与腰形凹槽通透连接,保证了骑行者臀部的透气性能,避免汗液在鞍座上无法干燥,而导致骑行者的不适。
优选的,所述腰形凹槽靠近第二阶梯的槽口内设有过滤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强了过滤网中间部位的承载能力,过滤网具有透气并且能承载的作用,过滤网的设置既方便了阶梯式环形槽提供了骑行者臀部的透气性和排水性,也方便了过滤网承载男性骑行者的生殖部位,避免生殖部位卡入第二阶梯的中空部位中产生摩擦,而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前鼻;2、中部;3、后座;4、腰形凹槽;5、阶梯式环形槽;51、第一阶梯;52、第二阶梯;6、弧形凹陷;7、过滤网;8、圆角;9、鞍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透气鞍座做进一步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岭东方红车料有限公司,未经温岭东方红车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276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平衡扭扭车的踏板结构
- 下一篇:自行车鞍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