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分区温室的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27306.0 | 申请日: | 2016-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23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齐振宇;童正仙;师恺;孔德栋;胡美华;徐国忠;董正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D3/02 | 分类号: | F24D3/02;F24D3/10;F24D19/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邱启旺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区 温室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室自动控制供暖装备,尤其涉及一种多分区温室的加热 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多分区温室的加热装置有的采用双级泵暖通系统,把热源循环泵与 管网循环泵分开,设计一级、二级输送管网,每个加热分区设置循环水泵、四 通电磁阀,通过四通电磁阀连接各分区供、回水管,这种设计造成较高的建设 成本,且在温室较多分区、单个分区面积较小的情况下,四通电磁阀、循环水 泵,以及两者之间的供、回水管的布置,占用大量的空间,布局设计困难;有 的采用一组循环水泵的单级泵暖通系统,每个分区设置直通电磁阀,这种设计 减少了循环水泵及供、回水管的数量,但要求通过变频系统或通过旁通管上设 置的电磁阀调节主供、回水管上的压差,这样也带来了该种设计在建设成本上 的增加;另外,因温室加热供暖装置中,供、回水干管间的压差较小,这种暖 通系统在温室上使用,自动控制实现困难;并且,通过旁通管上设置的电磁阀 调节主供、回水管上的压差进行调节,造成管道内压力、供热介质流量与流速 的瞬间骤变,对循环水泵、热源、电磁阀等设备的影响,造成设备运行不稳 定、故障率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多分区温室的加热装置设计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 种多分区温室的加热装置,在温室各分区内通过四通电磁阀或直通电磁阀将供、 回水管连接起来,形成加热循环。通过四通电磁阀,不仅调节了设置该阀的温 室分区的温度与热量,还在各分区不加温期间,提供了供、回水干管间的旁通 流量,并且可通过四通电磁阀设置的数量,灵活调节供、回水干管间的压差。 该加热装置不仅实现了多分区温室的加热,减少了循环水泵的使用数量,减少 了每个温室分区至循环水泵供、回水干管的数量,还从设计上确保了加热装置 自动控制实现容易、设备运行安全稳定。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分区温室 的加热装置,包括:热源、供水干管、第一蝶阀、循环水泵、压力表、排气 阀、第一管道水温传感器、止回阀、第二蝶阀、若干直通单元、若干四通单 元、回水干管、稳压罐、控制器;其中,所述热源分别与供水干管的一端和回 水干管的一端相连,供水干管的另一端封堵,回水干管的另一端与稳压罐相连; 在所述供水干管上依次设置第一蝶阀、循环水泵、压力表、排气阀、第一管道 水温传感器、止回阀和第二蝶阀;在供水干管和回水干管之间设置若干直通单 元和若干四通单元;
所述直通单元包括第三蝶阀、第一散热设备、第四蝶阀、第二管道水温传 感器、直通电磁阀、第五蝶阀和第一室内气温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三蝶阀、第 一散热设备、第四蝶阀、第二管道水温传感器、直通电磁阀、第五蝶阀依次相 连;第三蝶阀与供水干管相连,第五蝶阀与回水干管相连;
所述四通单元包括第六蝶阀、第七蝶阀、第二散热设备、第八蝶阀、第三 管道水温传感器、四通电磁阀、第九蝶阀和第二室内气温传感器;其中,所述 第六蝶阀的一端与供水干管相连,另一端与四通电磁阀的第一阀口相连;四通 电磁阀的第二阀口与第七蝶阀的一端相连;第七蝶阀的另一端与第二散热设备 相连;第八蝶阀的一端与第二散热设备相连,第八蝶阀的另一端与四通电磁阀 的第三阀口相连;在第八蝶阀和四通电磁阀之间设置第三管道水温传感器;四 通电磁阀的第四阀口与第九蝶阀的一端相连,第九蝶阀的另一端与回水干管相 连;
所述循环水泵、第一管道水温传感器、第二管道水温传感器、第三管道水温 传感器、直通电磁阀、四通电磁阀、第一室内气温传感器和第二室内气温传感 器均与控制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四通单元的数量和直通单元的数量的比值大于等于1:4,小 于等于1:2。
进一步的,所述四通单元的数量和直通单元的数量的比值的优选为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双级泵系统相比,多分区温室的加热装置,减 少了循环水泵的使用数量,减少了每个温室分区至循环水泵供、回水干管的数 量,简化了多分区温室加热装置的空间布局,降低了温室加热运行的能耗;与 单级泵相比,从设计上确保了加热装置自动控制实现容易、设备运行安全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273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标准笔划输入法
- 下一篇:人机界面功能群组定制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