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滑触线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26890.8 | 申请日: | 2016-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54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郑宏伟;朱海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椿建筑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28 | 分类号: | H01R4/28;H01R4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0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触线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滑触线连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滑触线接头。
背景技术
在各类起重机、单轨道供电系统、升降设备、车床、自动仓储分拣系统、照明系统等滑触线的连接上,滑触线最容易出现故障的地方之一就是接头位置,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滑触线接头安装维修工序复杂,绝缘性能差,接触性能不好,给使用者带来诸多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滑触线接头,安装简便,节约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滑触线接头,包括左扣件和右扣件,左扣件的扣合端与右扣件的扣合端通过锁件连接,滑触线接头不是一体成型,组装式的接头有一定的调节范围,在连接时更容易安装,拆装都很方便。
左扣件的左连接端与右扣件的右连接端相对设置,左扣件的左连接端上竖向开有左滑槽,右扣件的右连接端上竖向开有右滑槽,左滑槽与右滑槽共同形成卡接部,卡装部与滑触线配合使用,在安装时插装使用,对滑触线有很好的定位作用,保证安装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左扣件的外侧设有左凸起,左凸起的中部开有左走线槽,方便左扣件左侧的线缆走线定位。
右扣件的外侧设有右凸起,右凸起的中部开有右走线槽,方便右扣件右侧的线缆走线定位。
左扣件的内侧设有左定位卡板,左定位卡板的顶部低于左扣件的顶部,左定位卡板作为二级定位装置,用于对滑触线的左侧进行二次定位,提高定位准确性。
右扣件的内侧设有右定位卡板,右定位卡板的顶部低于右扣件的顶部,右定位卡板作为二级定位装置,用于对滑触线的右侧进行二次定位,提高定位准确性。
左扣件的扣合端内侧设有左折角板,右定位卡板的扣合端内侧设有右折角板,左折角板与右折角板共同形成一个开口槽,开口槽的开口方向朝向卡装部设置,开口槽对滑触线进行三次定位,提高定位准确性。
左扣件的左连接端处插装有左支座,左支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左扣件的左连接端上,左滑槽开设在左支座上,左支座与左扣件的左连接端可拆分,若在插装的过程中左支座破损,可只需更换左支座,节约成本。右扣件的右连接端处插装有右支座,右支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右扣件的右连接端上,右滑槽开设在右支座上,右支座与右扣件的右连接端可拆分,若在插装的过程中右支座破损,可只需更换右支座,节约成本。
其中,作为优选的,左扣件的顶部固定有左密封条,右扣件的顶部固定有右密封条,左密封条与右密封条置于同一高度上。
其中,左扣件的左连接端顶部与右扣件的右连接端顶部形成外扩口,外扩口方便滑触线进入到接头内。
其中,作为优选的,左扣件与右扣件均为塑料材质。
本接头可实现滑触线的完美连接,成本低廉,极大地简化了安装程序,整体插装都很方便,节约安装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左扣件,2为右扣件,3为左连接端,4为右连接端,5为锁件,6为左滑槽,7为右滑槽,8为右凸起,9为右走线槽,10为左定位卡板,11为左折角板,12为右折角板,13为开口槽,14为左支座,15为螺栓,16为右支座,17为左密封条,18为右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滑触线接头,包括左扣件1和右扣件2,左扣件1的扣合端与右扣件2的扣合端通过锁件5连接,滑触线接头不是一体成型,组装式的接头有一定的调节范围,在连接时更容易安装,拆装都很方便。
左扣件1的左连接端3与右扣件2的右连接端4相对设置,左扣件1的左连接端3上竖向开有左滑槽6,右扣件2的右连接端4上竖向开有右滑槽7,左滑槽6与右滑槽7共同形成卡接部,卡装部与滑触线配合使用,在安装时插装使用,对滑触线有很好的定位作用,保证安装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左扣件1的外侧设有左凸起,左凸起的中部开有左走线槽,方便左扣件1左侧的线缆走线定位。
右扣件2的外侧设有右凸起8,右凸起8的中部开有右走线槽9,方便右扣件2右侧的线缆走线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椿建筑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大椿建筑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268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强型纳米碳防腐接地装置
- 下一篇:一种动力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