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废料的零件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26299.2 | 申请日: | 2016-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94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沈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8/14 | 分类号: | B21D28/1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周蔚然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料 零件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废料的零件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零件对件工艺为避免成型面的突然变化和转折,通常在对件间做工艺补充以保证成型过程稳定可靠、材料流动合理顺畅,为保证分离冲裁刃口的强度一般工艺补充面宽度为15-20mm,但是这不仅增加了工艺流程,同时也对材料造成了浪费。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废料的零件分离装置,以用来解决增加工序且浪费材料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废料的零件分离装置,包括下模型面、刃口及压料板,所述下模型面包括下模型面一和下模型面二,所述下模型面一上端前面设置下模型面二,下模型面一下端设置氮气弹簧,所述刃口共两个,截面为直角梯形,设置于下模型面上,所述压料板左侧下端设置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设置于下模型面二上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氮气弹簧共三个。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下模型面二上设置盲孔,连接块底部设置销,所述盲孔与销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压料板底部设置向上的凸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无废料的零件分离装置,将零件需加工部分固定在下模型面上,对件对接面近似平行,摆放好后对接面与冲压方向近似垂直,刃口及压料板向下移动,在压料板上的连接块接触到下模型面二时,刃口及压料板继续向下移动,刃口压着下模型面一下的氮气弹簧,使氮气弹簧向下缩,使压料板下的零件与零件整体切割并分离,整个过程利用一次切割完成了切割分离,并且不需要留存工艺补充面,在不影响模具使用寿命的前提下,提高材料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下模型面一,2.下模型面二,3.刃口,4.氮气弹簧,5.压料板,6.连接块,7.盲孔,8.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所示,一种无废料的零件分离装置,包括下模型面、刃口3及压料板5,所述下模型面包括下模型面一1和下模型面二2,所述下模型面一1上端前面设置下模型面二2,下模型面一1下端设置氮气弹簧4,所述刃口3共两个,截面为直角梯形,设置于下模型面上,所述压料板5左侧下端设置连接块6,所述连接块6设置于下模型面二2上方,将零件需加工部分固定在下模型面上,对件对接面近似平行,摆放好后对接面与冲压方向近似垂直,刃口3及压料板5向下移动,在压料板5上的连接块6接触到下模型面二2时,刃口3及压料板5继续向下移动,刃口3压着下模型面一1下的氮气弹簧4,使氮气弹簧4向下缩,使压料板5下的零件与零件整体切割并分离,整个过程利用一次切割完成了切割分离,并且不需要留存工艺补充面,在不影响模具使用寿命的前提下,提高材料利用率。
如图1所示,所述氮气弹簧4共三个,在切割分离完成后,氮气弹簧4支撑下模型面一1和下模型面二2及刃口3与压料板5回弹,并且在切割分离过程中,不因氮气弹簧4支撑力不够导致切割不精准造成的材料浪费。
如图2所示,所述下模型面二2上设置盲孔,连接块6底部设置销,所述盲孔7与销8连接,使压料板5下压工程中,下模型面二2与压料板5连接稳固,避免压力导致下模型面侧移。
如图1所示,所述压料板5底部设置向上的凸起,以避免压力导致冲压完成的零件受到压力导致变形。
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262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