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智能触控的数码相框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25121.6 | 申请日: | 2016-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8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叶谋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德睿创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5 | 分类号: | G09F9/35;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数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相框,尤其涉及一种带智能触控的数码相框。
背景技术
数码相框就是一个相框,不过它不再用放进相片的方式来展示,而是通过一个液 晶的屏幕显示,它可以通过读卡器的接口从SD卡获取相片,并设置循环显示的方式,比普通 的相框更灵活多变,也给现在日益使用的数码相片一个新的展示空间。现有的数码相框是 采用红外遥控和物理按键的方式进行操作,在使用和体验性能上都不是很方便。主要体现 在红外遥控受到距离及障碍物的影响,经常会有误操;而按键操作,在一定的物料寿命后, 按键会失灵。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定位 准确及节能省耗的带智能触控的数码相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智能触控的数码相框,包括数码相框本 体、用于感应人体是否靠近数码相框的感应模组和用于对数码相框进行触控操作的触摸模 组;所述感应模组包括人体感应器和人体感应芯片,所述触摸模组包括触摸屏和触摸芯片; LCD显示屏安装在数码相框本体的前表面上,所述人体感应芯片和触摸芯片置于数码相框 本体内,人体感应器和触摸屏均安装在数码相框本体上,所述人体感应器与人体感应芯片 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人体感应芯片的输出端与LCD显示屏电连接且控制该LCD显示屏的关 闭或打开;所述触摸屏与触摸芯片的输入端电连接,且所述触摸芯片的输出端与LCD显示屏 电连接。
其中,所述数码相框本体内置有与服务器网络连接的控制器,移动终端与服务器 网络连接;且所述控制器与LCD显示屏电连接。
其中,该数码相框还包括一用于支撑该数码相框本体的支架,所述数码相框本体 的后侧上内嵌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内螺纹,所述支架的底端上设有与内螺纹相适配 的外螺纹,所述支架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在数码相框本体的后侧上。
其中,所述数码相框本体的后侧中心位置处向后凸出设置有一凸台,所述数码相 框本体的每个折角处与凸台上对应的折角处之间连接有弧形状过渡结构;且所述凹槽设置 在该凸台上。
其中,所述凸台的上表面上设有一挂孔,该数码相框本体可通过该挂孔与挂钩的 适配挂置在需要安装的位置上;USB接口、充电接口均设置在该凸台的其中一侧面上。
其中,所述LCD显示屏安装在数码相框本体的前表面上后,LCD显示屏的边缘与数 码相框本体的边缘之间形成一环形结构;所述人体感应器和触摸屏均安装在环形结构上, 且位于LCD显示屏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智能触控的数 码相框,在该数码相框上增设感应模组和触摸模组,当人走到离数码相框2米左右距离时, 则感应模组中的人体感应芯片则会输出一个电平来控制LCD显示屏的打开;若是人远离时, 则感应并控制LCD显示屏的关闭;该感应只针对人体,因此不会受到障碍物的影响,避免出 现有误操作;而且LCD显示屏在没有使用的状态的下,可自动关闭,由此达到了节能省耗及 智能的效果;若是需要操作该数码相框时,只需要触摸该触摸屏,则触摸芯片就会感应触摸 位置LCD显示屏就会执行相应的动作操作,该触摸方式替代按键操作,有效避免操作失灵现 象。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操作灵活、定位准确、节能省耗及智能化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智能触控的数码相框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0、数码相框本体11、感应模组
12、触摸模组13、LCD显示屏
14、支架15、USB接口
16、充电接口17、控制器
18、服务器19、移动终端
101、凸台102、弧形状过渡结构
103、挂孔104、环形结构。
111、人体感应器112、人体感应芯片
121、触摸屏122、触摸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德睿创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德睿创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251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