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PN型二极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620020932.7 | 申请日: | 2016-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550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三零三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9/861 | 分类号: | H01L29/86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2560 重庆市铜梁***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n 二极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尤其涉及一种PN型二极管。
背景技术
二极管又称晶体二极管,简称二极管(diode),另外,还有早期的真空电子二极管;它是一种具有单向传导电流的电子器件。在半导体二极管内部有一个PN结两个引线端子,这种电子器件按照外加电压的方向,具备单向电流的转导性。一般来讲,晶体二极管是一个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烧结形成的p-n结界面。在其界面的两侧形成空间电荷层,构成自建电场。当外加电压等于零时,由于p-n结两边载流子的浓度差引起扩散电流和由自建电场引起的漂移电流相等而处于电平衡状态,这也是常态下的二极管特性。
目前,二极管制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仍然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封装难、容易被击穿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封装、制造成本低廉,所承载的整流电流、反响电压较大,不易被击穿的PN型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PN型二极管,包括金属外壳以及设置在金属外壳内的工作腔,所述工作腔中设置有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所述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通过触丝连接,所述N型半导体设置在晶片上,所述晶片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支架与阴极导通,所述P型半导体与阳极导通。
所述半导体二极管是一个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烧结形成的PN结界面。在其界面的两侧形成空间电荷层,构成自建电场。当外加电压等于零时,由于PN结两边载流子的浓度差引起扩散电流和由自建电场引起的漂移电流相等而处于电平衡状态,所述支架与PN结导通用于载流子的传输,所述触丝用于半导体之间的导通。
所述外壳为金属外壳,所述二极管PN结自建电场极容易受到外界温度、湿度、干扰信号的影响,所述金属外壳可以有效屏蔽外界干扰信号,以及其他影响因素,保证二极管的正常工作所述半导体为硅半导体,所述硅半导体可通过掺杂改变其导电性,以此来控制二极管的整流电流大小。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P型半导体为硅半导体,所述硅半导体电子激发效率高,并且为P型半导体。
进一步,所述金属外壳内层设置有隔热层,用于隔热使用,防止二极管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烫伤。
进一步,所述工作腔内壁设置有加热带,用于加速PN结中电子、空穴的分离,提高二极管的发光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易封装、制造成本低廉,所承载的整流电流、反响电压较大,不易被击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PN型二极管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金属外壳,2、隔热层,3、半导体,4、工作腔,5、P型半导体,6、N型半导体,7、触丝,8、晶片,9、支架,10、阳极,11、阴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结构简单、易封装、制造成本低廉,所承载的整流电流、反响电压较大,不易被击穿的PN型二极管。
一种PN型二极管,包括金属外壳1以及设置在金属外壳1内的工作腔4,所述工作腔4中设置有P型半导体5、N型半导体6,所述P型半导体5、N型半导体6通过触丝7连接,所述N型半导体6设置在晶片8上,所述晶片8设置在支架9上,所述支架9与阴极11导通,所述P型半导体5与阳极12导通。
所述半导体二极管是一个由p型半导体5和n型半导体6烧结形成的PN结界面。在其界面的两侧形成空间电荷层,构成自建电场。当外加电压等于零时,由于PN结两边载流子的浓度差引起扩散电流和由自建电场引起的漂移电流相等而处于电平衡状态,所述支架9与PN结导通用于载流子的传输,所述触丝7用于半导体之间的导通。
所述外壳为金属外壳1,所述二极管PN结自建电场极容易受到外界温度、湿度、干扰信号的影响,所述金属外壳1可以有效屏蔽外界干扰信号,以及其他影响因素,保证二极管的正常工作所述半导体为硅半导体,所述硅半导体可通过掺杂改变其导电性,以此来控制二极管的整流电流大小。
所述P型半导体5为硅半导体,所述硅半导体电子激发效率高,并且为P型半导体5。所述金属外壳1内层设置有隔热层3,用于隔热使用,防止二极管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烫伤。所述工作腔4内壁设置有加热带2,用于加速PN结中电子、空穴的分离,提高二极管的发光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三零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三零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209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海拔地区用光伏组件
- 下一篇:一种新型SOT223封装引线框架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