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进气管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19887.3 | 申请日: | 2016-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7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左炜晨;严鑫映;胡光辉;汤海娟;何竹革;张利;丁吉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F02M3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刘路尧;逢京喜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管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进气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进气管总成。
背景技术
在汽车发动机工作过程中,除了排气噪声,进气系统产生的进气噪声 也不容忽视。通常,汽车的进气系统布置在机舱内,当气流从空气滤清器 之前的进气管吸入时,发动机进气门周期性开闭引起了进气管内压力脉动, 从而形成了脉动噪声。如果进气噪声得不到较好的控制,则会影响整车的 舒适性。如一款装配常规进气管(即一根普通圆管)的轿车,在加速、爬 坡等工况,常会出现后排乘客振动明显、主观感受较差的现象。经排查, 该现象是由于进气管镍气体脉动噪声较大引起的。为了提高整车的舒适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改进进气管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气管总成,以有效降低进气噪声, 提高整车的舒适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进气管总成,包括依次可拆卸式固定连接的第一引管、第二引管、 谐振腔和连接管,所述第一引管的入口端为进气端,且所述连接管的出口 与空气滤清器固定连接;所述谐振腔内设有内管,所述内管的两端分别与 所述第二引管和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内管的侧壁上还连通有消声管。
优选地,所述消声管垂直于所述连接内管设置。
优选地,形成所述谐振腔的壳体包括扣合固定的上壳体和下壳体。
优选地,所述内管的两端均与所述上壳体或所述下壳体相交,并在与 所述内管相交的壳体上形成进气口和出气口。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底面设有漏水孔。
优选地,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内管插接固定,且连接处设有密封海绵。
优选地,所述第一引管上设有卡扣,所述第二引管上设有与所述卡扣 卡接配合的卡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引管上设有与车身横梁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架。
优选地,所述壳体及所述连接管上均设有与车身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气管总成,通过多根管路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可 针对进气噪声方便调整进气管的长度,获得适宜的进气管路,改变管道中 的进气流速,并结合谐振腔的降噪效果,有效的降低进气噪声,提高整车 的舒适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 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并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 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进气管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形成谐振腔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引管和第二引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
1-第一引管,2-第二引管,3-谐振腔,4-连接管,5-内管,6-消声管。 7-上壳体,8-下壳体,9-漏水孔,10-密封海绵,11-卡扣,12-卡孔,13-第 一支架,14-第二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 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介绍。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进气管总成,包括依次可拆卸 式固定连接的第一引管1、第二引管2、谐振腔3和连接管4,所述第一引 管1的入口端为进气端,且所述连接管4的出口与空气滤清器固定连接。 为了降低进气噪声,通过增加进气管路的长度,降低进气管中的气体流动 速度是可实现的方式之一,本实用新型中的进气管总成采用多根管路可拆 卸式固定连接的方式,方便根据进气噪声适当的调整进气管路的长度,使 得进气管具有最适宜的长度,以对进气噪声进行合理降低。同时,在本实 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进气管总成中,还利用谐振腔降噪,进一步有效地消除 了进气噪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198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进气系统及汽车
- 下一篇:一种进气歧管模瓣焊接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