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台式电脑主机自动防潮降温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20017191.7 | 申请日: | 2016-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43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 发明(设计)人: | 李浩;明秋;陈黎;肖洒;黄海洋;张鑫蕊;林敏;潘雅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G05D27/02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台式 电脑主机 自动 防潮 降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台式电脑主机自动防潮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在如今这个电子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几乎家家都有电脑。电脑的用途广泛,而且方便便捷,深受人们的欢迎。现在用电脑上网已经成为一种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因特网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可以实现全球信息共享。通过电脑可以让我们的学习变得更有趣,让我们的娱乐更加精彩,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随着电脑越来越普及,电脑几乎进入了所有的行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得以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工具。为了提高电脑的使用寿命,我们应该正确的对其进行保养。
电脑也像人类一样,对天气、环境气候也是比较敏感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当天气特别潮湿的时候,打开主机,系统页面会显示发生错误,并且鸣警报声。有的时候系统找不到硬盘,甚至有的时候键盘部分按键失灵或者是电脑显示器黑屏等等,其实这些究其原因都是因为空气潮湿,导致主机里面的硬件设备受潮而引起的。当天气特别炎热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电脑主机外面发烫,里面的温度更是高。而且在使用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蓝屏或者死机,自动重新启动,电脑出现卡慢或无法正常关机或者正常关机慢等问题,严重时还会出现CPU烧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台式电脑主机自动防潮降温装置,它能解决电脑主机内部元件容易因为受潮而被损坏的问题。
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台式电脑主机自动防潮降温装置,它包括控制芯片、与控制芯片并口连接的降温系统以及除湿系统,其中,降温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模块和微型风扇,除湿系统包括湿度传感器和抽湿机,温度传感器模块和湿度传感器与控制芯片的输入口连接,微型风扇和抽湿机与控制芯片的输出口连接。
上述控制芯片为单片机系统或嵌入式系统或DSP系统。
上述单片机的型号为CC2530。
上述湿度传感器包括湿敏元件、555多谐振荡器。
上述温度传感器模块包括型号为DS18B20的温度传感器。
上述微型风扇与抽湿机分别与开关电路连接,开关电路包括继电器驱动器以及与继电器驱动器连接的继电器。
上述继电器驱动器的型号为ULN2803。
上述温度传感器模块和湿度传感器通过信号放大电路与控制芯片连接。
本实用新型能带来以下技术效果: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利用温度传感器模块和湿度传感器检测台式电脑主机内部各主控器件的温度和湿度,通过单片机控制微型风扇和抽湿机的运转,从而达到除湿降温的目的,通过单片机控制,不仅节能方便,还提升了除湿降温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了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芯片及其外围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湿度传感器检测电路的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开关电路的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模数转换的电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信号放大电路模块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台式电脑主机自动防潮降温装置,它包括控制芯片1、与控制芯片1并口连接的降温系统2以及除湿系统3,其中,降温系统2包括温度传感器模块4和微型风扇5,除湿系统3包括湿度传感器7和抽湿机6,温度传感器模块4和湿度传感器7与控制芯片1的输入口连接,微型风扇5和抽湿机6与控制芯片1的输出口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1为单片机系统或嵌入式系统或DSP系统。
所述单片机的型号为CC2530。
所述湿度传感器7包括湿敏元件、555多谐振荡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模块4包括型号为DS18B20的温度传感器。
所述微型风扇5与抽湿机6分别与开关电路连接,开关电路包括继电器驱动器以及与继电器驱动器连接的继电器。
所述继电器驱动器的型号为ULN2803。
所述温度传感器模块4和湿度传感器7通过信号放大电路与控制芯片1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171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