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用旋流分离的雨水截污井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16969.2 | 申请日: | 2016-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63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郭天鹏;樊婷婷;张顺利;时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清泽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14 | 分类号: | E03F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科名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8 | 代理人: | 郭杨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分离 雨水 截污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雨污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旋流分离的雨水截污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随之带来大量垃圾和各种污染物,污染物在降雨过程中随着雨水径流进入城市市政或排水管道,管道的末端往往通向城市河流水系,从而将大量污染物带入受纳水体,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及微生物特性发生变化,甚至被恶化,这成为当今影响水质的主导因素。
河道水体中的污染物绝大部分由颗粒物碎片或碎屑组成,然而流入河道的降雨径流中携带着大量颗粒物,包括交通或居民生活产生的碎屑、大气中的沉降物等,且有些颗粒物表面还吸附了大量有毒物质;另外机动车的存在使得路面径流中携带了油类物质、重金属等,由于这些物质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一旦进入雨水管道中就很难被截留,最终排放至河流中造成更严重的水体污染。因此,在城市排水管网系统中有必要采用一种简单高效的新型分离式截污装置去除污染物,将雨水径流携带的污染物在进入受纳水体前,得到有效的拦截收集或处理,降低城市水系非点源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采用旋流分离的雨水截污井,其能够高效截留雨水中的垃圾杂物、颗粒物、漂浮物、浮油等污染物,从而大大减少雨水径流对河道水体的污染,保证下游管网的通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用旋流分离的雨水截污井,包括井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筒内设有旋流单元和位于旋流单元下方的沉淀单元,所述旋流单元包括旋流筒及设置其内部的内筒,所述旋流筒和井筒间隔留有供雨水旋流通过的外环形空间,并且井筒上连接有与该外环形空间连通的进水管;而所述内筒与旋流筒之间间隔留有供雨水旋流通过的内环形空间,并且所述旋流筒上连接有与该内环形空间连通的出水管;所述沉淀单元包括设于内筒下方并与井筒内壁固定的漏斗和位于漏斗下方的存储池。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进水管与井筒切向连接,以便于更好的产生旋流效果。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筒的底部固定或一体连有一圈锥形挡污罩,所述漏斗位于该锥形挡污罩的下方。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旋流筒与井筒的轴心线重合,同时所述内筒与旋流筒的轴心线也重合。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旋流筒顶部固定或一体连有中间开孔的盖板,该盖板同时与所述内筒固定或一体相连,并且内筒顶部与盖板上的所述孔相对并连通。实际实施时,盖板中间的开孔直径可以与内筒的内径设计的一致。
优选的,上述旋流筒顶部的盖板上开有通气孔,通气孔的作用是保证当内筒注满水后仍有气压输送,避免旋流筒内部真空,影响水流的旋流运转。
更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由角钢固定于井筒内壁,而所述旋流筒顶部的盖板与支撑架通过螺栓固定。从而使得旋流筒能够悬吊在井筒内,当然本实用新型中旋流筒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支架形式固定,例如采用与井筒内壁卡扣定位的吊架和卡箍定位悬吊在井筒内,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约束。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漏斗通过螺栓与井筒内壁固定。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井筒的顶部设有可开启的清污盖。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存储池与井筒底部拼接或者一体成型。实际施工作业时,井筒是埋入地下一定深度的混凝土或水泥结构,其可以是上下敞口的形式,这样在井筒底部可以预先挖好存储池,与井筒进行拼接。当然也可以直接浇铸制造底部闭口的井筒,使得存储池一体成型于井筒下部。
本实用新型实际使用过程中,其进、出水管均可通过柔性接头(衬管和橡胶卡箍)与市政雨水管网进行连接,其中出水管可藉由在井筒壁上开孔引出,当然也可以从井筒顶部引出。所述旋流筒、内筒、漏斗均优选采用PVC或PE材料制作,在满足强度的情况下制作加工时应尽量减少其重量。其中旋流筒、内筒和盖板可以一体注塑成型,当然也可以制成独立部件再通过胶粘结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具体可以安装在雨水管网的旁侧进行离线处理,也可在线安装于雨水观察井内,或布置于城区内雨水管网末端,或排入河道前的雨水管网构筑物前,作为预处理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清泽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清泽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169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