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眼科俯卧枕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15965.2 | 申请日: | 2016-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26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冯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坤 |
主分类号: | A61G7/07 | 分类号: | A61G7/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000 山东省枣庄市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眼科 俯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眼科俯卧枕,属于医疗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随着医学技术的发达,人类活的更长了,以前治不好的病现在都能进行治疗了,比如在以前如果眼睛出现了严重的疾病的话,基本就是等着眼睛瞎了,现在就不同了,什么老花眼、青光眼、近视眼都能进行治疗了,就算复杂的视网膜疾病也能进行治疗,但是在临床进行复杂视网膜疾病手术后,患者需要俯卧使眼内填充物最大限度的抵压视网膜,便于视网膜复位,患者一般使用枕头、毛巾等垫着额头,但是这样容易造成患者呼吸困难,鼻子呼出的热气不利于患者眼部的恢复,现有的眼科俯卧枕容易造成患者面部浮肿,不利于患者的恢复,由于患者俯卧整个面部都是朝下的,这样的话患者喝水的时候非常不方便,如果起身的话有怕影响治疗的效果,所以需要一种眼科俯卧枕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眼科俯卧枕,通过添加吸水嘴以及通气孔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眼科俯卧枕,包括枕体以及通风管,所述枕体上端面中间位置设置有面部槽,所述面部槽左右两侧上沿位置设置有第二通风孔,所述面部槽中间位置设置有呼吸孔,所述面部槽前端安装有眼部垫,所述面部槽后端设置有吸水嘴,所述枕体左侧端面设置有第一通风孔,所述枕体前端面右侧安装有吸水管,所述枕体右端面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左侧安装有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通过导线与蓄电池连接,所述电源开关左侧安装有风扇,所述风扇通过导线与电源开关连接,所述通风管位于枕体内部,所述通风管右侧与风扇连接,所述通风管左侧与第一通气孔连通,所述通风管顶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呼吸孔连接,所述通风管前方位置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两端分别与吸水管和吸水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面部槽与通风管之间设置有过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枕体内部填充物为海绵。
进一步地,所述风扇为一种轴流风扇。
进一步地,所述吸水管为一种橡胶软管。
进一步地,所述眼部垫通过魔术贴与面部槽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眼科俯卧枕,吸水嘴的设置使患者在俯卧时能够方便的喝到水,呼吸孔的设置便于患者在俯卧时进行呼吸,也有利于将鼻子呼出的热气排放掉,风扇的设置能常常保持面部与清新的空气接触,眼部垫的设置便于更好的抵押视网膜,提高治疗效果,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眼科俯卧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眼科俯卧枕的右端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眼科俯卧枕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枕体、2-面部槽、3-呼吸孔、4-眼部垫、5-通气孔、6-吸水嘴、7-吸水管、8-蓄电池、9-电源开关、10-风扇、11-通风管、12-连接管、13-凹槽、14-第二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眼科俯卧枕,包括枕体1以及通风管11,枕体1上端面中间位置设置有面部槽2,面部槽2左右两侧上沿位置设置有第二通风孔14,面部槽2中间位置设置有呼吸孔3,呼吸孔3的设置便于患者在俯卧时进行呼吸,也有利于将鼻子呼出的热气排放掉,面部槽2前端安装有眼部垫4,眼部垫4的设置便于更好的抵押视网膜,提高治疗效果,面部槽2后端设置有吸水嘴6,,吸水嘴6的设置使患者在俯卧时能够方便的喝到水,枕体1左侧端面设置有第一通风孔5,枕体1前端面右侧安装有吸水管7,枕体1右端面安装有蓄电池8,蓄电池8左侧安装有电源开关9,所述电源开关9通过导线与蓄电池8连接,电源开关9左侧安装有风扇10,所述风扇10通过导线与电源开关9连接,风扇的设置能常常保持面部与清新的空气接触,通风管11位于枕体1内部,通风管11右侧与风扇10连接,通风管11左侧与第一通气孔5连通,通风管11顶部设置有凹槽13,凹槽13与呼吸孔3连接,通风管11前方位置安装有连接管12,连接管12两端分别与吸水管7和吸水嘴6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坤,未经冯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159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