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梯轿厢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15820.2 | 申请日: | 2016-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4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彭琤;吴牛方;沈陆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特朗博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300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轿厢。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梯的使用场合越来越多,随之,电梯轿厢的功能也日渐增多,然而,各种电梯事故层出不穷,因此,电梯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电梯厂家已十分注重其安全系数,其减震效果是电梯安全性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在电梯受到强烈撞击的情况下,现有的电梯其减震效果欠佳,另外,现有的电梯轿厢通常在轿厢相对应的侧壁上水平设置一扶手,该结构设置的扶手灵活性不够,使用的频率及其低,尤其是在突发状况下,无法保证所有乘坐电梯的人员都能抓到扶手,因此设计一种既有良好减震效果,又能保证高低不同的人员有扶手可供抓握的电梯轿厢十分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电梯轿厢。
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包括三个侧壁、一个顶壁和一个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上均设置有扶手,所述底板由底部连接板、中间连接板及上部连接板组成,所述底部连接板与中间连接板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设置有第一弹性结构,所述上部连接板与中间连接板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设置有第二弹性结构。
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在每个侧壁上呈上下交叉分布。
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结构包括均布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内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底部连接板和中间连接板焊接设置。
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结构为橡胶层,多层橡胶层上下叠放填充在第二容纳空间内。
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底部连接板、中间连接板及上部连接板的四周边缘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下端与底部连接板固定,连接板的上端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扣接设置在上部连接板上。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在三个侧壁上的高低交叉的扶手,便于供不同高低的人员就近进行抓握,提高扶手使用的灵活度及电梯使用的安全性能,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的设置,使底板设置成夹心结构,第一弹性结构和第二弹性结构的结合,使底板具有双重层减震效果,从而提高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轿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底板剖视结构图;
图中,1-侧壁,2-顶壁,3-底板,4-扶手,5-底部连接板,6-中间连接板,7-上部连接板,8-第一容纳空间,9-第二容纳空间,10-弹簧,11-橡胶层,12-连接板,13-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并给出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梯轿厢,包括三个侧壁1、一个顶壁2和一个底板3,三个侧壁1和顶壁2及底板3组成电梯轿厢本体,为方便乘电梯的人员进行抓握,在三个侧壁上均设置有扶手4,且每个侧壁1上的扶手4呈上下交错,以方便高低不同的人员进行就近抓握,底板3由底部连接板5、中间连接板6及上部连接板7组成,底部连接板5与中间连接板6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8,上部连接板7与中间连接板6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9,为提高减震效果,在第一容纳空间8内设置有第一弹性结构,在第二容纳空间9内设置有第二弹性结构。具体为,第一弹性结构包括均布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8内的弹簧10,弹簧10的两端分别与底部连接板5和中间连接板6焊接设置,第二弹性结构为橡胶层11,多层橡胶层11上下叠放填充在第二容纳空间9内。
为实现底板的密闭,底部连接板5、中间连接板6及上部连接板7的四周边缘通过连接板12连接,连接板12的下端与底部连接板5固定,连接板12的上端设置有翻边13,翻边13扣接设置在上部连接板7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电梯轿厢的底板设置为具有减震效果的底板,可有效增加电梯轿厢的减震性能,通过设置的弹簧10及橡胶层11的结合,实现双重减震效果,通过在三个侧壁1上设置的扶手4,方便不同位置不同高低的人员进行抓握,当电梯被强烈撞击时,可最大限度的减轻人员伤亡情况,确保电梯的使用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特朗博电梯有限公司,未经奥特朗博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158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