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多储气筒集中布置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14446.4 | 申请日: | 2016-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48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佗;汪先锋;段术林;游海涵;陈青生;谷裕石;邬景军;徐强;诸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7/06 | 分类号: | B60T17/06;B60G11/27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12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用多储 气筒 集中 布置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储气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多储气筒集中布置机构。
背景技术
现今,车辆上通过气驱动或者是气助力的装置越来越多,比如排气制动装置、离合器助力、空气悬架等。随着用气量的增加,储气筒的数量也必须相应地增加,但现有储气筒的布置为分散放置,导致用于接通各储气筒的管路较长,管路需要的固定点也相应增加,这些都会造成材料消耗及安装工时的增加,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另外,由于储气筒分散布置,操作工人须游走于各储气筒进行操作,其体力消耗增加,劳动强度大,且会导致流水线节拍变慢,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集成度高且能实现多个储气筒集中放置的车用多储气筒集中布置机构,该车用多储气筒集中布置机构不仅能节省原材料,还能降低储气筒的安装工时,有助于降低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用多储气筒集中布置机构,包括安装梁总成、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
安装梁总成包括连接板及设置连接板上的安装梁;
第一安装支架包括第一腹板,第一腹板左右两端之间设有第一通孔,且第一腹板左侧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一左上凹槽和第一左下凹槽,而第一腹板右侧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一右上凹槽和第一右下凹槽;
第二安装支架包括第二腹板,第二腹板左右两端之间设有第二通孔,且第二腹板左侧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二左上凹槽和第二左下凹槽,而第二腹板右侧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二右上凹槽和第二右下凹槽;
安装梁从前至后依次穿设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第一左上凹槽、第一左下凹槽、第一右上凹槽和第一右下凹槽分别与第二左上凹槽、第二左下凹槽、第二右上凹槽和第二右下凹槽一一对应并分别形成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第三安装腔和第四安装腔,且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第三安装腔和第四安装腔内分别设有第一储气筒、第二储气筒、第三储气筒和第四储气筒;
第一储气筒、第二储气筒、第三储气筒和第四储气筒外侧分别设有第一抱箍、第二抱箍、第三抱箍和第四抱箍,且第一抱箍的两端和第三抱箍的两端分别可拆卸相连,而第二抱箍的两端分别与第四抱箍的两端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车用多储气筒集中布置机构中,上述安装梁总成包括连接板及安装梁,该连接板与车架相连,从而将安装梁总成固定在车架上,且上述安装梁从前至后依次穿设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故安装梁的设置为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提供了支撑。
上述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第三安装腔和第四安装腔内分别设有第一储气筒、第二储气筒、第三储气筒和第四储气筒,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车用多储气筒集中布置机构可实现多个储气筒的集中放置,集成度高,并由此节省了用来分散安装多个储气筒所需的原材料,还降低了多个储气筒的安装工时,有助于降低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上述第一储气筒、第二储气筒、第三储气筒和第四储气筒外侧分别设有第一抱箍、第二抱箍、第三抱箍和第四抱箍,该第一抱箍、第二抱箍、第三抱箍和第四抱箍的设置分别对第一储气筒、第二储气筒、第三储气筒和第四储气筒的安装起到了加固的作用,增强了各储气筒与所述车用多储气筒集中布置机构的安装强度。另外,该第一抱箍的两端和第三抱箍的两端分别可拆卸相连,而该第二抱箍的两端分别与第四抱箍的两端可拆卸连接,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方便了对各储气筒的安装和拆卸,也降低了所述车用多储气筒集中布置机构的维护难度。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安装梁与连接板之间设有加强筋。该加强筋的设置有助于增强安装梁与连接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连接板的边缘位置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设置方便了将该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在车架上,从而实现了将所述车用多储气筒集中布置机构固定在车架上的目的。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第一抱箍两端均设有第一折边,第三抱箍两端均设有第三折边,且第一折边与第三折边可拆卸相连。第一抱箍两端和第三抱箍两端分别设置的第一折边和第三折边不仅方便了第一抱箍与第三抱箍之间的装配,而且还有助于增强第一抱箍与第三抱箍之间的连接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144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停车上下客轨道车辆
- 下一篇:一种挂车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