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去除难降解污染物和消毒功能的空化空蚀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13848.2 | 申请日: | 2016-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87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董志勇;张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0 | 代理人: | 张剑英 |
地址: | 310014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去除 降解 污染物 消毒 功能 空化空蚀 水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系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具有去除废水中难降解污染物和饮用水消毒功能的空化空蚀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食品、制造及印染等行业排出的生产废水中难降解污染物的成分越来越复杂,对水体的污染也日趋广泛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安全。这些污染物毒性强、色度高、B/C低,可生化性差,难以生物降解,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在处理的多功能性、高效稳定性和经济合理性方面难以满足不断提高的要求。与此同时,饮用水源也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中含有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等。病原微生物可使人及动物感染疾病,并通过生活污水排入水体传播疾病。早在19世纪末,法国微生物学家Pasteur、德国医生Koch就提出了“疾病细菌学”理论。其后,德国生物化学家Traube提出投加漂白粉来杀灭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亦即用氯来消毒给水工程中原水以防止水传播疾病,自此一直成为饮用水消毒的常规技术。但近年来发现,氯在消毒的同时与水中有机化合物反应生成消毒副产品DBPs,其中最为常见的DBPs为三卤甲烷THMs(即三氯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三溴甲烷的总称)、卤乙酸HAAs等,这些副产品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此外,病原微生物在水中通常以菌落、芽孢形式聚集,加氯消毒只能杀灭位于表层的病原微生物,难以杀灭隐藏在内部的病原微生物。水中细颗粒泥沙的絮凝作用会把病原微生物裹入其中使其免受氯化作用,并且某些病原微生物具有抵抗氯化作用的能力。另外,水厂加氯消毒的成本很高,消毒处理的周期较长。由此可见,无论在废水处理,还是饮用水处理方面,都亟需一种既安全又经济的水处理新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去除废水或原水中的漂浮物、悬浮固体或泥沙、难降解污染物和病原微生物,使得提高废水处理和饮用水消毒效果的空化空蚀水处理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去除难降解污染物和消毒功能的空化空蚀水处理系统,其包括用于去除废水或原水中的漂浮物的格栅池、用于去除难降解废水或原水中的悬浮固体或泥沙的旋流式沉沙器以及用于产生空化空蚀作用以去除废水中的难降解污染物或杀灭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文丘里式空化空蚀反应器,所述格栅池、旋流式沉沙器和文丘里式空化空蚀反应器依次组合连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格栅池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废水或原水从进水口流向出水口,出水口连通旋流式沉沙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格栅池内设有若干道格栅,靠近进水口处的格栅的间隙大于靠近出水口处的格栅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流式沉沙器为竖直设置,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圆筒、截头圆锥体和泥沙收集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筒内设有隔板,通过隔板圆筒分为上下两层,所述隔板上设置溢流管,圆筒内的上下两层之间通过溢流管连通,圆筒的下层靠近隔板处设有进水管,圆筒的上层靠近隔板处设有出水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管与圆筒之间连接有矩形喷咀,所述矩形喷咀沿切向进入圆筒。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截头圆锥体的较大一端连通圆筒的下层,截头圆锥体的较小一端连通泥沙收集箱,通过进水管废水或原水在截头圆锥体内旋转,通过旋转的离心力废水或原水中的悬浮固体或泥沙从水流中分离、下沉于截头圆锥体的底部,并流入泥沙收集箱内,得到净化的清水通过溢流管上升至圆筒的上层,并通过出水管流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筒的顶部设有排气孔,所述截头圆锥体的外壁上设有连接泥沙收集箱的支架,所述泥沙收集箱的底部设有排空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文丘里式空化空蚀反应器包括依次组合连通的收缩段、喉部和扩散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文丘里式空化空蚀反应器分别设计不同长径比的喉部、扩散段/收缩段,不同扩散角/收缩角的扩散段/收缩段,灵活自由组合以实现不同组合型式的文丘里式空化空蚀反应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138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