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夹具的夹持机构及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13545.0 | 申请日: | 2016-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18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何瑞光;卜士瑞;崔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B23K37/04;B23Q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张春雨;逢京喜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具 夹持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具的夹持机构。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夹具。
背景技术
零部件制造过程中,用于固定加工对象,使之具有正确的位置,以接受加 工或检测的装置称为夹具。在汽车白车身拼焊过程中,夹具起到了精准定位钣 金的作用。对于汽车白车身上精度要求比较高的部分,如大灯支架总成,则需 要对夹具的结构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以满足精度要求。
如图1所示,一种典型的夹具中,其夹持机构包括基座11、活动夹持部 和伸缩缸13,为了便于描述,活动夹持部处于打开状态时标记为活动夹持部 12,活动夹持部处于夹持状态时标记为活动夹持部12'。下文以活动夹持部处 于打开状态时描述,伸缩缸13安装于基座11上,活动夹持部12铰接于基座 11上,且其与伸缩缸13的伸缩端相连,以使伸缩缸13能够带动活动夹持部 12靠近基座11,并与基座11共同作用以夹持板件。
然而,当零部件上装至上述夹具上时,受到零部件落入方向的限制,零部 件容易与基座11发生干涉,导致零部件变形,最终致使零部件的加工精度较 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夹具的夹持机构,以提高零部件的加工精 度。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夹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夹具的夹持机构,包括基座、活动夹持部和伸缩驱动部,所述活 动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伸缩驱动部包括第一伸缩件 和第二伸缩件,所述第一伸缩件的伸缩端与所述第一夹持部铰接,所述第 二伸缩件的伸缩端与所述第二夹持部铰接,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 持部均铰接于所述基座上,两者具有相对靠近的板件夹持行程以及相对远 离的板件松开行程。
优选地,上述夹持机构中,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基座上的限位块,所述 第一夹持部能够沿着自身的转动方向与所述限位块相挡接。
优选地,上述夹持机构中,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基座的铰接位置为 第一铰点,所述限位块在所述基座上的固定位置与所述第一铰点之间的距 离小于预设值。
优选地,上述夹持机构中,所述限位块上具有L形限位面,所述第一 夹持部上具有L形作用面,在所述板件夹持行程的末端处,所述L形限位 面与所述L形作用面相贴合。
优选地,上述夹持机构中,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块、第一转 接块和第一转动板,所述第一夹持块通过所述第一转接块固定于所述第一 转动板上,所述第一伸缩件的伸缩端和所述基座均与所述第一转动板铰接。
优选地,上述夹持机构中,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第二夹持块、第二转 接块和第二转动板,所述第二夹持块通过所述第二转接块固定于所述第二 转动板上,所述第二伸缩件的伸缩端和所述基座均与所述第二转动板铰接。
一种夹具,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夹持机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机构包括基座、活动夹持部 和伸缩驱动部,活动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伸缩驱动部包 括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首先可通过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驱动第 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沿着相对远离的方向转动,以使第一夹持部与第二 夹持部之间形成空间,将零部件放置于该空间内后,再通过第一伸缩件和 第二伸缩件反向驱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沿着相对靠近的方向转动, 以使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共同作用于零部件上,实现零部件的夹持。
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内容,上述夹持机构通过可以转动的第一 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实现零部件的夹持,因此可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 部之间形成较大的空间,当零部件放置于该空间内时,零部件与第一夹持 部和第二夹持部均拉开较大的距离,继而防止零部件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 夹持部发生干涉。因此,上述夹持机构可防止零部件在安装至夹具上的过 程中出现变形,继而提高零部件的加工精度。
由于上述夹持机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含该夹持机构的夹具也应具有 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 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 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 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135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活动铺板辅助定位工装
- 下一篇:无框易熔合金洒水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