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化移动充电服务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620012640.9 | 申请日: | 2016-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13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 发明(设计)人: | 卿于蓝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众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 |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陆梦云 |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化 移动 充电 服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具体是一种能自动导航的智能化移动充电服务车。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兴起,电动汽车产业成功吸引了越来越多个人或公司的瞩目。对于电动汽车的普及,其充电问题显得至关重要。目前电动汽车充电常用方式以固定桩为主,且一定需要人工辅助,大部分充电桩都属于单机的形式,并不能实时查询其设备状态,同时在维护方面、管理人员培训方面、安装施工方面和安全充电方面都存在不小的问题。此外,目前电动汽车停车位规划存在严重问题,如非电动汽车随意占用带有充电桩的车位,使电动汽车车位使用率大大降低,造成车位浪费;而若将每个充电车位都装上充电桩,则对电网负荷要求更大,也使电网负荷冲击过大。
现有的移动充电车以救急的应急充电车为主,这类车往往是将蓄电池装在卡车里,适合于道路救援,此外,还有移动充电桩,这类充电桩本质是用推车把蓄电池推至需要充电的车辆附近。现投入市场的充电设备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工成本,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尽管如此还是难以避免误操作,并且在对充电设备进行常规检查也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化移动充电服务车,该服务车控制操作智能化,空间资源占有小,施工难度和管理成本低,停放灵活,充电便捷,安全,维护方便。
实现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化移动充电服务车,包括车体,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车体内设有核心控制模块和与该模块连接的驱动系统、电池监控管理模块、无线通讯系统和设备自检系统,电池监控管理模块连接内置储能模块与充电输出模块。
还设有自动导航系统和智能识别系统,分别与核心控制模块连接。
还设有避障系统,与核心控制模块连接。
还设有安全防护系统,与核心控制模块连接。
还设有充电转接口,辅助智能化移动充电服务车自动定位目标车辆以及方便移动充电车与电动汽车充电接口自动对接。
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用于对整车系统模块进行集成管理,并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和处理。
所述电池监控管理模块,用于对内置储能模块所包含的蓄电池进行监控和管理,为移动充电服务车的正常工作提供保障。
所述充电输出模块外接带有充电枪头的机械臂和LED模块,其中:LED模块用于该车的外部照明、警示和功能提示。机械臂能保证充电枪头的伸缩性、灵活性和耐磨损性;充电枪头上设有充电安全输出模块、摄像头模块和电子锁。
所述无线通讯系统,包括但不仅限于GPS信号发送模块、蓝牙定位模块和4G通讯模块。通过GPS信号发送模块发送GPS定位信息;并通过蓝牙定位模块与停车环境所布置的蓝牙精定位网络相结合,为调度平台提供车的精确实时位置坐标,通过4G通讯模块与调度平台进行数据交互。
所述自动导航系统,用于控制移动充电服务车实现自动导航功能,自动导航功能保障移动充电服务车准确行驶至目标车辆近旁,保证智能识别系统可以采集有足够数据信息进行车辆判断。
所述驱动系统,用于驱动移动充电服务车,直接控制电机运作,实现移动充电服务车驱动、转向、速度增减、紧急制动和停止等功能。
所述设备自检系统,用于对移动充电服务车状态性能的周期性自检。其嵌于核心控制模块,按既定周期对服务车各项系统模块、状态信息进行自检,将数据传至CPU核心控制模块进行分析、处理、上传调度平台。
所述安全防护系统,包括自锁功能、报警功能和应急功能。其嵌于核心控制模块,安全防护系统包括用电安全、通信安全、设备安全和应急处理功能。
所述智能识别系统,包括摄像头设备,可以智能识别目标充电接口以及位置,实现控制充电枪口与充电接口的准确连接功能。
所述避障系统,用于检测行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物,根据多类检测数据进行分析,降低误差率,辅助移动充电服务车顺利到达目的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配合手机移动端进行电动汽车无人充电的预订服务,充电过程便捷、安全,检测到异常情况可以小异常自检、大异常停止工作;可以满足各类停车场和有需求的小区的临时充电需求,大大降低车位的浪费情况,且停放灵活;可选择无需专人管理,控制操作智能化,对电网负荷冲击小,减少施工难度和管理成本,减轻人工管理难度;空间资源占有小,故障率低,负载储能电池电量可调;结合物联网车联网技术,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和市场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众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桂林众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126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功率电动摩托车
- 下一篇:一种离合助力踏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