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脱硫的炉内脱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10516.9 | 申请日: | 2016-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93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先明;李何栋;朱菊林;张钦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宏宇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F23J15/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林君勇 |
地址: | 311200 浙江省杭州市萧***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脱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硫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高效脱硫的炉内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锅炉的燃烧主要是用煤炭,其中燃煤的电厂是我国耗煤和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的排放大户,造成环境的污染,同时生产成本高。
炉内脱硫技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法国开始应用于烟气处理系统,由于脱硫率仅在15%-40%,而没有得到广泛使用。原因是石灰石粉在锅炉炉膛内,CaCO3迅速分解成CaO,新生煅烧产物比表面可达每克十平方米,因而可为吸硫过程的高速进行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但另一方面,高温下,CaO又会发生烧结,出现晶粒变粗,比表面急剧下降的现象。
中国专利CN201020653537.5,公开一种链条式锅炉专用方形脱硫除尘器,在具有烟气进口的第一冲击脱硫除尘室的侧部并列设置第二冲击脱硫除尘室,并设置与所述第二冲击脱硫除尘室并列的汽水分离室,所述第二冲击脱硫除尘室的顶部封闭底部两侧分别与第一脱硫除尘室及汽水分离室相通,所述汽水分离室的上部自下而上间隔设有三层的挡液板,汽水分离室的最上部为烟气出口;朝下喷射的雾化喷头设于所述第一冲击脱硫除尘室的上部。此结构脱硫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而且脱硫效率高的高效脱硫的炉内脱硫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高效脱硫的炉内脱硫装置,包括炉体,所述的炉体的底部设有烟气进口端,所述的炉体的上部设有烟气出口端,所述的炉体的底端设有挡板分流组件,所述的炉体的中端设有至少一个气泡组件,所述的气泡组件的下方与上方分别设有喷雾组件;
所述的挡板分流组件包括分流体,所述的分流体中设有均匀分布的分流板,所述的分流板呈倾斜状分布,所述的分流板通过调节杆调节定位;
所述的气泡组件包括汽包和蒸汽喷管,所述的蒸汽喷管呈上下均匀分布在炉体内,所述的汽包与蒸汽喷管通过连通管相连通;
所述的汽包的外壁设有排污管;
所述的喷雾组件包括喷雾管,所述的喷雾管中设有喷头,所述的喷雾管与排污管相连通;
所述的炉体中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的烟气进口端的内径为3120mm。
作为优选,所述的炉体的上部为烟气汇集端,所述的烟气汇集端的横截面呈锥状,所述的烟气汇集端的厚度为650mm,所述的烟气出口端与烟气汇集端相连通。
此结构能较为有效的去除烟气的硫,干净的烟气向外排放。
温度传感器能效监测烟气的温度。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脱硫的炉内脱硫装置,结构简单,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脱硫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高效脱硫的炉内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所述的炉体(1)的底部设有烟气进口端(2),所述的炉体(1)的上部设有烟气出口端(3),所述的炉体(1)的底端设有挡板分流组件,所述的炉体(1)的中端设有至少一个气泡组件,所述的气泡组件的下方与上方分别设有喷雾组件;
所述的挡板分流组件包括分流体4,所述的分流体4中设有均匀分布的分流板5,所述的分流板5呈倾斜状分布,所述的分流板5通过调节杆6调节定位;
所述的气泡组件包括汽包7和蒸汽喷管8,所述的蒸汽喷管8呈上下均匀分布在炉体1内,所述的汽包7与蒸汽喷管8通过连通管9相连通;
所述的汽包7的外壁设有排污管10;
所述的喷雾组件包括喷雾管11,所述的喷雾管11中设有喷头12,所述的喷雾管11与排污管10相连通;
所述的炉体1中设有温度传感器13,所述的烟气进口端2的内径为3120mm。
所述的炉体1的上部为烟气汇集端14,所述的烟气汇集端14的横截面呈锥状,所述的烟气汇集端14的厚度为650mm,所述的烟气出口端3与烟气汇集端14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宏宇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宏宇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105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频永磁发电机
- 下一篇:具有不同排列间距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