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脱硫反应塔的返料循环灰均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10503.1 | 申请日: | 2016-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9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先明;李何栋;朱菊林;张钦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宏宇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3 | 分类号: | B01D53/83;B01D53/48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林君勇 |
地址: | 311200 浙江省杭州市萧***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脱硫 反应 循环 灰均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均布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脱硫反应塔的返料循环灰均布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脱硫一般采用半干法脱硫反应塔,使用时大量的循环灰进入反应塔中分布不匀,造成脱硫效率不高,并易发生塔底灰增多。
中国专利CN03125294.X,公开一种变异结构的干法烟气脱硫反应塔,包括脱硫塔底部的烟气混合室、烟气引射装置、脱硫塔下部的流化区间、脱硫塔中部的主反应区间和脱硫塔的上部区间及塔体上的新鲜脱硫剂颗粒的入口、外部再循环颗粒的入口、雾化水喷嘴、烟气出口,其脱硫塔中部的主反应区间和/或脱硫塔上部区间采用变异结构。脱硫塔中部的主反应区间由多个变异结构的脱硫塔子段构成,每个脱硫塔子段的出口截面形状与进口截面形状不同,下一段的出口就是上一段的入口。此结构比较复杂,而且使用效果不理想,占地面积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而且使用效率高的用于脱硫反应塔的返料循环灰均布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用于脱硫反应塔的返料循环灰均布装置,包括循环灰库,所述的循环灰库的上部与输灰管道相连通,所述的循环灰库的底部设有出料阀,所述的出料阀的一端与冲洗阀相连通,所述的出料阀的另一端与补气阀相连通,所述的补气阀的另一端通过止回阀与循环灰库的上部相连通,所述的循环灰库的底端与进气阀组相连通,所述的输送管道与自动吹堵阀组相连通;
所述的循环灰库中设有温度传感器与湿度传感器,所述的循环灰库底端的外壁设有振动器;
所述的输送管道的直径为146mm。
作为优选,所述的进气阀组包括罗茨风机,所述的罗茨风机的一端与空压管道相连通,所述的罗茨风机的另一端通过输气管道与循环灰库相连通,所述的输气管道的直径为89mm。
作为优选,所述的自动吹堵阀组包括自动吹堵管,所述的自动吹堵管通过自动吹堵阀控制,所述的自动吹堵管与输灰管道间设有均匀分布的吹堵支管,所述的吹堵支管中设有控制阀。
作为优选,所述的循环灰库的底端呈锥状。
此结构为脱硫反应塔的组成部分,用于返料循环灰的均布。温度传感器与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循环灰库中的温度与湿度。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脱硫反应塔的返料循环灰均布装置,结构简单,提高烟气脱硫效率,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脱硫反应塔的返料循环灰均布装置,包括循环灰库1,所述的循环灰库1的上部与输灰管道2相连通,所述的循环灰库1的底部设有出料阀3,所述的出料阀3的一端与冲洗阀4相连通,所述的出料阀3的另一端与补气阀5相连通,所述的补气阀5的另一端通过止回阀6与循环灰库1的上部相连通,所述的循环灰库1的底端与进气阀组相连通,所述的输送管道2与自动吹堵阀组相连通;
所述的循环灰库1中设有温度传感器7与湿度传感器8,所述的循环灰库1底端的外壁设有振动器9;
所述的输送管道2的直径为146mm。
所述的进气阀组包括罗茨风机10,所述的罗茨风机10的一端与空压管道11相连通,所述的罗茨风机10的另一端通过输气管道12与循环灰库1相连通,所述的输气管道12的直径为89mm。
所述的自动吹堵阀组包括自动吹堵管13,所述的自动吹堵管13通过自动吹堵阀14控制,所述的自动吹堵管13与输灰管道2间设有均匀分布的吹堵支管15,所述的吹堵支管15中设有控制阀16。
所述的循环灰库1的底端呈锥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宏宇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宏宇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105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