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急诊科用喉部异物取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10492.7 | 申请日: | 2016-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90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孙德超;李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德超 |
主分类号: | A61B17/50 | 分类号: | A61B17/50;A61B1/267;A61B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6300 山东省淄博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急诊科 喉部 异物 取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急诊科用喉部异物取出器。
背景技术
临床上常遇到口腔内存有异物而不能自行取出的病例,临床通常采用异物钳将异物取出,目前使用的口腔异物钳的前端具有用于夹持异物的钳头,后端设有用于手持的手柄,所述钳头需要先张开然后再闭合夹住异物,因此其存在以下问题:一、口腔和喉部空间狭小,钳头张开不方便,并且张开以后的钳头呈交叉状,容易划伤喉部;二、口腔内部光线条件差,不容易看清口腔和喉部的具体情况,现有技术虽然也存在一些自带照明装置的异物取出装置,但是其需要经常更换电池或者给电池充电;三、现有的异物取出装置不具有视觉放大功能,细微之处看不清,不利于医生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急诊科用喉部异物取出器,通过内探管深入喉部,占用空间小,对喉部刺激小,并且活动夹头与固定夹头之间平行运动,不会损伤喉部;本实用新型通过照明装置提供良好的光线条件,并通过放大镜进行区域放大观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急诊科用喉部异物取出器,包括内探管、手持臂、夹持装置、太阳能充电装置、照明装置;
所述内探管前端设有向后延伸的盲道,所述盲道的内侧壁前端对称设置有一对第一限位槽,所述盲道的内侧壁中部对称设置有一对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沿着由前上方到后下方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限位槽与所述第一限位槽平行,所述盲道下壁后端设有一只滑孔;
所述手持臂垂直设在所述内探管后端,所述手持臂前端面设有一列弧形凹陷;
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固定夹头、活动夹臂,所述固定夹头设在所述内探管前端下方,所述活动夹臂包括活动夹头、设在所述活动夹头后端并插入盲道内的横臂、设在所述横臂后端下方并穿过所述滑孔的纵臂、设在所述纵臂下方的手拉环,所述横臂前端两侧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配合的第一插杆,所述横臂中部两侧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槽配合的第二插杆,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一端固定在所述盲道下壁上的弹性金属板,所述弹性金属板向后上方弯折,所述弹性金属板上端抵接在所述横臂上;
所述太阳能充电装置包括设在所述手持臂两侧的太阳能电池板、设在所述手持臂后方的充电控制器、可充电电池;
所述照明装置包括设在所述内探管前端上方的照明灯、设在所述手持臂后方的开关,所述照明灯、开关、可充电电池电连接组成照明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内探管上方中段设有一放大镜。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凹陷共设有三只或四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用手握住所述手持臂,将拇指插入所述手拉环内,将内探管经由口腔插入喉部,调整内探管位置使异物处于所述固定夹头与所述活动夹头之间,然后向后拉动所述手拉环,由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的限位作用,使得所述横臂克服所述弹性金属板的作用力而向后下方移动,最终带动所述活动夹头逐渐靠近所述固定夹头,通过所述活动夹头与固定夹头夹紧异物,然后将本实用新型连同异物一起取出。
打开所述开关使所述照明灯得电发光,提供良好的光线条件;使用者也可以透过放大镜观察患者口腔和喉部的局部放大图像,更有利于医生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活动夹臂的俯视图。
图中:1.内探管,11.盲道,12.第一限位槽,13.第二限位槽,14.滑孔,2.手持臂,21.弧形凹陷,31.固定夹头,32.活动夹臂,32a.活动夹头,32b.横臂,32c.纵臂,32d.手拉环,32e.第一插杆,32f.第二插杆,33.弹性金属板,41.太阳能电池板,42.充电控制器,43.可充电电池,51.照明灯,52.开关,6.放大镜。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一种急诊科用喉部异物取出器,包括内探管1、手持臂2、夹持装置、太阳能充电装置、照明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德超,未经孙德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104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锁骨骨折闭合复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红外线的预警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