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10323.3 | 申请日: | 2016-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5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石田晃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3204 | 分类号: | F16J15/3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益华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8 | 代理人: | 郭红丽;常殿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将具有轴孔的壳体和嵌装在 该壳体的轴孔内的旋转轴之间密封,防止收纳在密封空间内的被密封流体泄漏 到大气侧。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密封装置,例如已知一种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用于对汽车 的空气调节装置等中的压缩机的旋转轴周围进行密封,通过滑接在旋转轴的外 周面的密封圈部件来维持密封空间的密封状态。构成这样的密封装置的密封圈 部件由密封性优异的橡胶等弹性体材料形成,构成为密封圈部件的的密封唇部 和旋转轴的外周面始终接触,将作为密封对象的填充在压缩机的机内空间内的 被密封流体、即制冷气体、润滑油密封,使机内空间成为密封空间,防止被密 封流体从机内空间泄漏到机外。
现有的密封装置100如图1所示,具有:具有能够与旋转轴160的外周面 滑接的第1密封唇部111的弹性体制的第1密封圈部件110;收纳该第1密封圈 部件110的至少一部分的、金属制的筒状外壳120;位于第1密封圈部件110的 机外(大气)Y侧的树脂制的第2密封圈部件130;位于该第2密封圈部件130 的大气Y侧的垫圈部件140。另外,筒状外壳120具有:在旋转轴160的外周 侧同心地形成为圆筒状的圆筒部121,从该圆筒部121的、位于机内空间(密封 空间)X侧的一端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内向端部122,从圆筒部121的、位于与密 封空间X侧相反一侧的另一端向径向内侧延伸的铆接部123。
密封装置100例如一般是在通过硫化接合而埋设于第1密封圈部件110内 并一体化的筒状外壳120内,收纳第2密封圈部件130以及垫圈部件140后, 将筒状外壳120的大气Y侧的端部向径向内侧铆接,由此将各部件110、130、 140夹持固定在内向端部122和铆接部123之间而制造的。
在由此制造的现有的密封装置100中,通常筒状外壳120如图2(a)以及 图2(b)所示,铆接加工前的、相当于圆筒部121的板材部分121′的厚度T1 和相当于铆接部123的板材部分123′的厚度T2相同,并且在铆接加工后,圆筒 部121以及铆接部123的厚度(包括存在于它们之间的弯曲位置123a的厚度) T3,基本相同。
即,构成现有的筒状外壳120的板材的厚度在铆接加工的前后均相同,没 有设置实施铆接加工时成为弯曲的起点的部分,所以铆接加工时,弯曲位置123a 会偏离设计上的正确的弯曲位置,在正确的弯曲位置实施铆接加工方面存在问 题。相反,在错误的弯曲位置123a实施铆接加工的情况下,被夹持在铆接部123 和内向端部122之间的、密封装置100的构成部件110、130、140间形成间隙, 筒状外壳120的夹持功能不够充分。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通过优化筒状外 壳的结构,能够可靠地发挥筒状外壳夹持密封装置的构成部件的夹持功能。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主旨构成如下所述。
(1)一种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将具有轴孔的壳体和嵌装在该壳体的上 述轴孔内的旋转轴之间密封,对密封空间内的流体进行密封,其特征在于,所 述密封装置具有弹性体制的第1密封圈部件和金属制的筒状外壳,所述弹性体 制的第1密封圈部件具有能够与上述旋转轴的外周面滑接的第1密封唇部,所 述金属制的筒状外壳具有在上述旋转轴的外周侧同心且成圆筒状地形成的圆筒 部、从该圆筒部的、位于上述密封空间侧的一端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内向端部、 以及从上述圆筒部的、位于与上述密封空间侧相反一侧的另一端向径向内侧延 伸的铆接部,收纳上述第1密封圈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上述铆接部的厚度在上 述圆筒部的厚度的0.5~0.7倍的范围,铆接部的起点位置是上述铆接部和上述 圆筒部的厚度发生变化的边界位置。
(2)根据上述(1)所述的密封装置,其中,上述筒状外壳的上述圆筒部 以及上述内向端部被埋设在上述第1密封圈部件内,对上述第1密封圈部件进 行加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103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体流量控制比例阀
- 下一篇: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