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冲击弹性针织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10204.8 | 申请日: | 2016-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76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邵宏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富昶针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10 | 分类号: | D04B1/10;D04B21/06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0 | 代理人: | 张媛 |
地址: | 312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弹性 针织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冲击弹性针织面料,属于浮纹织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织物的弹性通常是由纤维或纱线本身决定的,这种结构的织物弹性会随着穿着或使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消失,进而还会带来织物形变等缺陷,影响穿着的舒适度和使用的美观度。
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常规织物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弹性好、穿着舒适度高的抗冲击弹性针织面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抗冲击弹性针织面料,由表层和底层构成,所述的表层上设置有多个缓冲体,该缓冲体是由表层向上凸起的容置腔以及位于容置腔与底层之间的填充物构成;容置腔与底层接触的位置向下延伸入底层内,并在连接处形成卡端。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的相邻缓冲体之间错位或成行成列设置。
所述的缓冲体在表层上的分布密度为30-50%。即缓冲体的面积占表层面积的30-50%。
所述的填充物为塑料泡沫或纤维碎段。
将本实用新型作为面料使用,表层、底层的纤维本身即赋予面料一定的弹性,而表层上设置的缓冲体则对外力起到缓冲作用,一方面缓冲体是向上凸起的容置腔结构,该腔体结构既可以增加表面整体的表面积,提高面料横向(即面料周边方向)弹性的同时,又对外力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对外力造成的拉力形成缓冲,而容置腔内的填充物则对垂直于表层的压力或拉力进行缓冲,并进一步增垂直面料方向上的弹性;相邻缓冲体之间可以采用错位方式设置,从而保证弹性体在截面上分布的均匀性,使面料在横向上每个部位都具有均匀的弹性;容置腔与底层连接处形成卡端,该卡端将相邻容置腔之间隔断,并强化了表层与底层之间的连接牢度,使之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均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因而可有效提高面料整体的抗冲击性;相邻缓冲体之间也可以采用成行或成列设置,这种结构加工较为方便,且对面料上受力较大部位可进行强化设置,确保面料整体的不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结构的俯视图。
图中标号:1.表层;2.缓冲体;21.容置腔;22.填充物;3.底层;4.卡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抗冲击弹性针织面料,结合图1,由表层1、缓冲体2和底层3构成,表层1上设置有多个缓冲体2,该缓冲体2是由表层1向上凸起的容置腔21以及位于容置腔21与底层3之间的填充物22构成;容置腔21与底层3连接处形成卡端4,该卡端4将相邻容置腔21之间隔断,并强化了表层1与底层3之间的连接牢度,使面料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均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因而可有效提高面料整体的抗冲击性。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相邻缓冲体2之间错位设置,即前一缓冲体与后一缓冲体在截面上并不完全重叠;缓冲体2在表层1上的分布密度为30-50%,在不影响表层1整体轻柔度的同时,也最大程度的增加面料的弹性;填充物22为塑料泡沫或纤维碎段。
将本实施例作为面料使用,表层1、底层3的纤维本身即赋予面料一定的弹性,而表层1上设置的缓冲体2则对外力起到缓冲作用,一方面缓冲体2是向上凸起的容置腔结构,该腔体结构既可以增加表面整体的表面积,提高面料横向(即图2中面料周边方向)弹性的同时,又对外力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对外力造成的拉力形成缓冲,而容置腔21内的填充物22则对垂直于表层1方向(即图1中所显示的截面方向)的压力或拉力进行缓冲,并进一步增垂直面料方向(即图1中所显示的截面方向)上的弹性;相邻缓冲体2之间采用错位方式设置,从而保证弹性体在截面上分布的均匀性,使面料在横向上每个部位都具有均匀的弹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抗冲击弹性针织面料,结合图1,由表层1、缓冲体2和底层3构成,表层1上设置有多个缓冲体2,该缓冲体2是由表层1向上凸起的容置腔21以及位于容置腔21与底层3之间的填充物22构成;容置腔21与底层3连接处形成卡端4,该卡端4将相邻容置腔21之间隔断,并强化了表层1与底层3之间的连接牢度,使面料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均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因而可有效提高面料整体的抗冲击性。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缓冲体2在表层1上成行成列设置,即前一缓冲体与后一缓冲体在截面上完全重叠;缓冲体2在表层1上的分布密度为30-50%,在不影响表层1整体轻柔度的同时,也最大程度的增加面料的弹性;填充物22为塑料泡沫或纤维碎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富昶针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富昶针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102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自动升降脚的移动式袜机
- 下一篇:多仓多轴细筛混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