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备一氯化硫的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10074.8 | 申请日: | 2016-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083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白帆;李书芸;孙潜;李晓阳;翁起阳;钟思智;翟忠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广州合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B01J4/00;C01B17/45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赵丽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氯化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应釜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备一氯化硫的反应釜,是生产抗氧剂300的关键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搪瓷反应釜主要包括一个反应釜主体,反应釜主体底部中心开设一小孔,用于对反应釜主体内进行通氯气,为使氯气与原料进行充分反应,在反应釜主体的中部由上至下设置一机械搅拌棒。经过长期的反应试验,该结构的搪瓷反应釜主要存在以下缺点:1、在氯气通量较少的情况下,氯气由底部小孔中往上冒出,分布不均匀,反应不充分,反应时间长,氯气消耗高;2、在氯气通量较大的情况下,机械搅拌的速度也要相应加快,容易引起漩涡,使得未能及时反应吸收的氯气溢出损失,一方面造成原料的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氯气毒性较强,挥发到外界的作业环境中,严重威胁到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3对反应进程的观察不方便等缺点。
授权公告号为CN202683173U公开了名称为一种结构改进用于对二甲苯通氯气反应的搪瓷反应釜,包括一反应釜主体和一通氯气管道,通氯气管道由反应釜主体顶部中心垂直向下延伸至下部,通氯气管道的末端连接一连接头,连接头的外表壁上相通连接复数根间隔分布的氯气支管,氯气支管外表壁上均匀分布有复数个出气孔。虽然该结构的搪瓷反应釜能一定程度的使氯气分布的更加均匀,提高了氯气的吸收率。但是其效果极其微小,氯气的浪费率还是很大,且反应时间也没有相应的缩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一氯化硫的反应釜,该反应釜突破现有技术搪瓷玻璃反应釜的釜体的贯常结构,重新设计釜体高度、内径尺寸的大小以及高与内径比的大小,从而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氯气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制备一氯化硫的反应釜,包括上平盖、下平盖、釜体,所述上平盖连接在釜体的上端,所述下平盖连接在釜体的下端,所述釜体的高和内径比大于等于5。
进一步的,所述一种制备一氯化硫的反应釜还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从釜体下部的外侧壁插入釜体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有两根,所述两根进气管平行穿过同一固定板且进气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的长度方向上分布有出气孔且进气管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密封。这样,氯气只能从出气孔中溢出,有效的控制了氯气的释放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出气孔分布在进气管朝下的一面上且分布有两排。
进一步的,所述釜体上设置有视镜。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该反应釜突破现有技术搪瓷玻璃反应釜的釜体的贯常结构,重新设计釜体高度、内径尺寸的大小以及高与内径比的大小,从而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氯气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釜体的高和内径比大于等于5,釜体的高度增加,内径尺寸缩小,形成一种管式的釜体,从而延长了氯气在釜体中的停留时间以便于氯气与其他原料充分反应,减少了氯气的浪费;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与现有技术的搪瓷玻璃反应釜相比,相同体积的反应釜,在设备耗材不变的情况,能促使釜体内反应物更充分的接触,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氯气的利用率。
2、本实用新型的进气管从釜体下部的外侧壁插入釜体内部,这样氯气在釜体内由下往上分布,使得整个反应釜内的原料都能充分与氯气反应,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反应釜内部分原料不能接触到氯气或接触到较少了氯气导致的原料浪费。
3、本实用新型进气管长度方向上分布有出气孔,使得氯气均匀的,匀速的从出气孔出来,从而形成均匀的鼓泡产生翻腾效果,使氯气有效的分布到釜体的各个位置,充分发生反应,提高氯气的利用率。
4、所述的出气孔分布在支管朝下的一面且分布有两排。这种结构设计能使分布支管下面也能参与反应,避免了原料浪费。
5、本实用新型因改变了釜体结构,因此具有足够的空间将视镜设置在釜体上,能跟随反应体积的变化观察反应进行的程度从而做出初步判断,克服了现有技术将视镜设置在上平盖上不方便观察反应程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釜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进气管结构示意图。
1上平盖、2进气管、3釜体、4视镜、5固定板、6下平盖、7出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广州合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广州合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100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