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球自动上料压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09956.2 | 申请日: | 2016-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544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卢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0 | 分类号: | B23P19/00;B23P1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上料压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球自动上料压装装置,属于自动化装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钢球单个上料机构多采用手动上料,人工成本高,效率 低。虽然有自动上料方式,但这种方式制造成本高,体积大,且不具备 单个依次上料能力,且可能存在卡料,上料数量不准的情况。导致压装 时内壁磨损,或者压装位置不准,压装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球自动上料压装装置,以解决上 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球自动上料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侧安装板;衬 套,设置在外侧安装板上,与外侧安装板固定连接;预压头,设置在衬 套内,在衬套内上下滑动;导向套,设置在衬套内,一端与衬套固定连 接,另一端伸入预压头内,弹簧,设置在导向套和预压头之间;以及压 头,设置在导向套中,其中,衬套中具有第一钢球通道,预压头中具有 钢球缓存通道,导向套中具有第二钢球通道,当预压头处于初始状态时, 第一钢球通道与钢球缓存通道相通,当预压头处于压缩状态时,预压头 沿导向套向上运动,第一钢球通道与钢球缓存通道相互错开,同时,钢 球缓存通道与第二钢球通道相通。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钢球自动上料压装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 特征,还具有:防转销,设置在预压头上,沿衬套做轴向运动。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钢球自动上料压装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 特征,还具有:其中,钢球缓存通道的长度,为钢球直径的整数倍。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钢球自动上料压装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 特征,还具有:导向轴,设置在压头的左右两侧,连接在外侧安装板上; 直线轴承,与导向轴滑动连接;以及压缩弹簧,套在导向轴上。
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钢球自动上料压装装置,由于导向套中的第一钢球通 道、预压头中的钢球缓存通道、衬套中的第二钢球通道不同时连通,当 预压头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一钢球通道与钢球缓存通道相通,当预压头 处于压缩状态时,第一钢球通道与钢球缓存通道相互错开,同时钢球缓 存通道与第二钢球通道相通。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钢球自动上料压装装置,不但简化传统结构, 只用一套可伸缩压头即完成了包括上料、分料、压装的全部工作,占用 空间小;同时也方便安装和拆卸。
同时,压装时力的传递避开了可伸缩部分,保护可伸缩压头以及保 证压装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钢球自动上料压装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钢球自动上料压装装置的初始状态图;
图3是钢球自动上料压装装置的压装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钢球自动上料压装装置,可以一次压装预定数量的钢 球,本实施方式以压装一个钢球为例进行说明。
图1是钢球自动上料压装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钢球自动 上料压装装置的初始状态图;图2中呈现的是图1的AA剖面图。如图1 和图2所示,钢球自动上料压装装置,包括:外侧安装板1,衬套2,预 压头3,导向套4,压头5,弹簧6,防转销7,直线轴承8,台板9,导 向轴10,压缩弹簧11。
衬套2,设置在外侧安装板1上,与外侧安装板1固定连接。
预压头3,设置在衬套2内,在衬套内上下滑动。
导向套4,设置在衬套内2,一端与导向套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入预 压头内。
弹簧6,设置在导向套4和预压头3之间。
压头5,设置在导向套4中,压头5上部与压装机构通过螺钉连接, 下部与导向套4精配,滑动连接。
其中,衬套2中具有第一钢球通道21,预压头3中具有钢球缓存通 道31,衬套2中具有第二钢球通道41,当预压头3处于初始状态时,第 一钢球通道21与钢球缓存通道31相通,当预压头3处于压缩状态时, 第一钢球通道21与钢球缓存通道31相互错开,同时,钢球缓存通道31 与第二钢球通道41相通。
防转销7,设置在预压头3上,沿衬套2做轴向运动。衬套2中具有 轴向的滑槽,防转销7沿滑槽运动,从而防止预压头3转动。
图3是钢球自动上料压装装置的压装状态图,图3中同样使用图1 的AA剖面图来显示其内部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099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泡沫全自动比例混合数显控制模块
- 下一篇:多层印刷线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