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用的扭力胶芯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09766.0 | 申请日: | 2016-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81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志刚 |
主分类号: | F16F1/38 | 分类号: | F16F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王安娜 |
地址: | 362411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用 扭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具体的说是指一种耐用的扭力胶芯。
背景技术
扭力胶芯,是作用于汽车底盘桥的扭力杆两端,起到减震缓冲以及用于向导和传力的作用。目前的扭力胶芯包括外套和芯轴,外套的中部焊接有内挡板,外套内设有弹性橡胶体,弹性橡胶体的两端面分别设有左挡板和右挡板,该左挡板和右挡板均位于外套内,且与芯轴固定连接,该左挡板和右挡板的外周面和外套的内周面之间存在缓冲间隙。由上述对现有扭力胶芯的结构的描述可知,由于弹性橡胶体收到的冲击力较大,且左挡板和右挡板的外周面和外套的内周面之间存在缓冲间隙,左挡板和右挡板的端面面积又小于弹性橡胶体的端面面积,因此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弹性橡胶体与缓冲间隙的部分会进入缓冲间隙内,而进入缓冲间隙内的弹性橡胶体会慢慢被磨损,从而使得弹性橡胶体达不到所需的压力要求,这样大大降低了弹性橡胶体的使用寿命。
如为了防止弹性橡胶体进入缓冲间隙,通常会在外套内固设有左、右外套挡板,芯轴上固设有左、右芯轴挡板,生产时将左、右芯轴挡板分别与左、右外套挡板贴合,使得橡胶体密封于左、右芯轴挡板之间。这种结构的芯轴虽能解决橡胶体外溢的问题,但是当扭力胶芯受力的时候,左、右芯轴挡板分别与左、右外套挡板之间的摩擦力很大,因此会造成左、右芯轴挡板和左、右外套挡板磨损严重,从而使得胶芯失去了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耐用的扭力胶芯,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耐用的扭力胶芯,包括外套和芯轴,所述外套内部前后贯通,该外套内的左部设有左外套挡板,其右部设有右外套挡板,所述左外套挡板和右外套挡板对称地设置,所述外套内固设有弹性体,所述左外套挡板的左侧设有左芯轴挡板,所述右外套挡板的右侧设有右芯轴挡板,所述芯轴依次穿过左芯轴挡板、弹性体和右芯轴挡板,所述左芯轴挡板和右芯轴挡板与芯轴固定连接,所述左芯轴挡板与外套的内周面和左外套挡板之间设有缓冲间隙,所述右芯轴挡板与外套的内周面和右外套挡板之间也设有缓冲间隙,所述弹性体的左端面和左芯轴挡板的右端面贴合,其右端面与右芯轴挡板的左端面贴合,所述左芯轴挡板的右端面面积和右芯轴挡板的左端面面积分别大于弹性体的左端面面积和右端面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左芯轴挡板和右芯轴挡板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芯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体为采用硫化或填充而成的弹性橡胶体。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巧妙,所述左芯轴挡板与外套的内周面和左外套挡板之间设有缓冲间隙,所述右芯轴挡板与外套的内周面和右外套挡板之间也设有缓冲间隙,该结构的设计使得扭力胶芯在受力时左芯轴挡板与外套和左外套挡板之间、右芯轴与外套和右外套挡板之间均不会产生摩擦,而且由于扭力胶芯受力时在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均由缓冲间隙,所以弹性体可在两个方向上自如地压缩和回弹,弹性体不会从缓冲间隙溢出,从而大大提高了扭力胶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一种耐用的扭力胶芯,包括外套1和芯轴2,所述外套1内部前后贯通,该外套1内的左部设有左外套挡板11,其右部设有右外套挡板12,所述左外套挡板11和右外套挡板12对称地设置。所述外套1内固设有弹性体3,该弹性体3为采用硫化或填充而成的弹性橡胶体。所述左外套挡板11的左侧设有左芯轴挡板4,所述右外套挡板12的右侧设有右芯轴挡板5,所述芯轴2依次穿过左芯轴挡板4、弹性体3和右芯轴挡板5。
参照图2。所述左芯轴挡板4和右芯轴挡板5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芯轴2固定连接,所述左芯轴挡板4与外套1的内周面和左外套挡板11之间设有缓冲间隙6,所述右芯轴挡板5与外套1的内周面和右外套挡板12之间也设有缓冲间隙6。所述弹性体3的左端面和左芯轴挡板4的右端面贴合,其右端面与右芯轴挡板5的左端面贴合,所述左芯轴挡4板的右端面面积和右芯轴挡板5的左端面面积分别大于弹性体3的左端面面积和右端面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志刚,未经黄志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097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使用碱性蚀刻剂溶液蚀刻非晶半导体氧化物
- 下一篇:自动动态基线制定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