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骨架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09682.7 | 申请日: | 2016-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50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奥本隆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建涛;车文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骨架 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骨架构件,特别是由多个构件接合而成的车辆骨架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作为车辆骨架构件,已知有构成车架的左右两个侧部的侧梁。通常,侧梁由外侧构件与内侧构件接合而成,并且,侧梁的内面上接合有加固用的加固构件。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由外侧构件与内侧构件接合而成的侧梁,该侧梁的外侧构件的内面上接合有加固构件,该加固构件上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交替排列的低凸缘和高凸缘,内侧构件的凸缘部与该加固构件的高凸缘相抵接。
图4示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侧梁100的截面(侧梁100的上半侧的截面)。如图4所示,侧梁100由外侧构件110与内侧构件120接合而成。并且,在内侧构件120的内面上还接合有加固构件130,该加固构件130的高凸缘131与外侧构件110的凸缘部111相抵接。从而,由外侧构件110与内侧构件120接合而成的侧梁100的幅宽t的尺寸被固定。
然而,如图5所示,有时因外侧构件110及内侧构件120的尺寸误差值(高度尺寸、凸缘部的弯曲角度等的误差)大于加固构件130的板厚尺寸,高凸缘131无法与外侧构件110的凸缘部111相抵接。在此情况下,外侧构件110的凸缘部111的外表面会与加固构件130的高凸缘131的内面重叠,从而导致侧梁100的幅宽小于规定的幅宽尺寸。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1―57468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幅宽尺寸精度的车辆骨架构件。
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骨架构件。该车辆骨架构件具备,第一框架构件、与该第一框架构件接合而构成闭环状截面的第二框架构件、及接合在该第二框架构件的内面上的加固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构件的向所述第二框架构件延伸的凸缘部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框架构件的向所述第一框架构件延伸的凸缘部的内面相叠合地接合在一起,所述加固构件具有与所述第一框架构件的所述凸缘部的前端缘相抵接的定位部,该定位部与所述第二框架构件的所述凸缘部的内面之间存在间隔。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骨架构件的优点在于,能够确保由第一框架构件与第二框架构件接合而成的车辆骨架构件的幅宽尺寸为规定尺寸。详细而言,由于加固构件的定位部与第二框架构件的凸缘部的内面之间存在间隔,所以,即便是第一框架构件及第二框架构件的尺寸误差值大于加固构件的板厚尺寸,也能够避免第一框架构件的凸缘部的外表面与加固构件的内面重叠的情况发生。换言之,第一框架构件的凸缘部的前端缘能与加固构件的定位部相抵接,从而能够确保将第一框架构件与第二框架构件接合后的车辆骨架构件的幅宽尺寸精度。
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骨架构件中,较佳为,所述加固构件具有与所述第二框架构件的所述凸缘部的内面接合的接合部,该接合部与所述定位部之间存在高低差。采用该结构,由于加固构件的接合部与第二框架构件的凸缘部的内面接合,所以,加固构件的接合强度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采用了实施方式的车辆骨架构件的车架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侧梁的II-II截面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图2中的加固构件的立体图。
图4是现有技术的侧梁的截面图。
图5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的侧梁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用于图1所示的车架1的例子进行说明。图1中,箭头FR指向车体前方,箭头UP指向车体上方。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车架1由梯形骨架构成。该车架1具有分别在车体的左右两侧沿车长方向延伸的两个侧梁(2、3),以及在侧梁2和侧梁3之间架设的多个横向构件41~47。该侧梁2和侧梁3即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骨架构件的一例。本实施方式中,侧梁2和侧梁3具有相同结构。下面,以侧梁2为代表,对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骨架构件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2示出图1中的侧梁2(车体右侧的侧梁2)的II-II截面。如图2所示,侧梁2由外侧构件(第一框架构件)5、内侧构件(第二框架构件)6、及多个加固构件71~74接合组装而成。
外侧构件5具有朝着车体内侧(图2中的右侧)敞开的截面形状。详细而言,该外侧构件5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基体部51、及分别从该基体部51的上端、下端向车体内侧延伸的凸缘部52、凸缘部5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096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型电动客车底盘轻量化车架结构
- 下一篇:一种车纵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