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拆卸贝雷梁支架的简易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20009559.5 | 申请日: | 2016-0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5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 发明(设计)人: | 冯陆伟;冯德礼;母建林;兰勇;周自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八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24/00 | 分类号: | E01D24/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邓世燕 |
| 地址: | 550007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拆卸 贝雷梁 支架 简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拆卸贝雷梁支架的简易装置,主要用于工程用贝雷支 架搭设的现浇箱梁,由于现浇箱梁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贝雷梁支架与箱梁和 立柱之间没有间隙,贝雷梁无法拆除,通过此装置可以使贝雷梁支架安全、快 捷、平稳地拆除,避免了以往用安装沙箱效率低和安装液压千斤顶成本高、不 平稳等缺点。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增大,新增的公路、铁路的建设日益增 多,新增的铁路、公路桥梁有很多都采用现场搭设贝雷梁支架现浇混凝土,在 贝雷梁支架施工中,拆卸贝雷梁支架一直是贝雷梁施工的技术难点,之前采用 的沙箱拆除法和预设液压千斤顶法,施工效率低下,施工成本高,安全系数低, 同时严重影响施工工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在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拆卸贝雷梁支架的简易 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使用安全,实现了贝雷梁的快速拆卸,更新 了贝雷梁的拆卸工艺,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拆卸贝雷梁支架的简易装置,包括上支座、 固定支座和左右两块侧向调节支座,其中:左右两块调节支座通过调节螺杆连 接成整体,在调节螺杆两侧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上支座和固定支座加工成T 台形状,对称设置在两块侧向调节支座之间,上支座的T台上大下小,固定支 座的T台上小下大;上支座和固定支座T台的侧面与两块侧向调节支座之间的 配合间隙为零。
进一步地,所述侧向调节支座加工成半T台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螺栓与调节螺杆之间为内、外螺纹间隙配合;更进一 步地,所述间隙配合为间隙为零的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上支座和固定支座的T台高度为70mm至1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更新了拆卸贝雷梁的关键技术问 题,能够方便、快捷地达到拆卸贝雷梁的目的,同时加快了箱梁施工的工程进 度,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拆卸装置在拆卸贝雷梁前的主视图;
图2是本拆卸装置在拆卸贝雷梁后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拆卸贝雷梁支架的简易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上支座2、 侧向调节支座3、调节螺栓4、调节螺杆5、固定支座6,其中:
左右两块侧向调节支座3通过调节螺杆5与调节螺栓4连接,其中上支座 2和固定支座6位于两块侧向调节支座3之间,其中固定支座6固定于分配梁 7上。
所述左右两块调节支座3通过调节螺杆5连接成整体,再由调节螺栓4从 两端进行紧固。侧向调节支座3加工成半T台形状,是为了减小侧向调节支座 3和上支座2之间,以及侧向调节支座3和固定支座6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同 时又可防止上支座2在移动过程中脱落;同时侧向调节支座3的半T台形状, 还可以使侧向调节支座3下滑到与分配梁7接触时为面接触,减小对分配梁7 的冲击。
所述的调节螺杆5必须保证其抗拉强度达到要求,分布在侧向调节支座3 两边的外螺纹与调节螺栓4的内螺纹的配合须为间隙为零的间隙配合。
所述上支座2和固定支座6位于两块侧向调节支座3之间,上支座2和固 定支座6加工成T台形状,保证二者的T台平面能够完全配合,上支座2和固 定支座6与侧向调节支座3之间配合间隙为零。
所述固定支座6为了防止移动,按要求分别固定在分配梁7,固定支座6 起到定位的作用,保证均分贝雷梁支架1。
本调整装置用普通钢材经切割而成,材料易得、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既 能方便使用,同时亦可以回收再生,节约资源。
本调整装置可根据要升降的要求,加工不同大小的主体件。上支座2和固 定支座6的T台高度为70mm至100mm,使得本套装置的上下最大移动距离可 达到120mm,可满足各类贝雷梁支架的拆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八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八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095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