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式圆形电连接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620009530.7 | 申请日: | 2016-0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94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 发明(设计)人: | 叶永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514 | 分类号: | H01R13/514;H01R13/46 |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陈靖 | 
| 地址: | 621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圆形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圆形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线束一般由插头、插座和线缆组成,电连接器与线缆装配和维修 时,需要达到简单、快速、可靠的要求,从而防止非预期的装配效率低、维修 可靠性及人性化差等缺陷。
传统的分体式齿套圆形电连接器与线缆安装结构包括接触件、塑料壳体、 金属齿套、封线体、塑料或金属接头,汽车内部因空间狭小,操作不便等因素, 圆形连接器再接线缆或维修时具有快速、可靠、简单、非专业人士都可以维修 等优点。
但是在新能源汽车上,在需要高压大电流电力传输的条件下,传统的分体 式齿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组装而成(即一个外齿套、一个接触件、一个绝缘件 或者一个内齿套、两个绝缘体或一个外齿套、一个上铆套、一个下铆套、绝缘 体构成),从而造成电连接器存在的装配繁琐、效率低下、成本高、可维护性差、 易失效等缺点,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市场竞争的需要和用户的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分体式齿套圆形电连接器不能满足在新能源 汽车上的使用要求,提供一种解决并满足了汽车在高冲击、高振动环境下对连 接器高可靠性的使用要求的一体式圆形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体式圆形电连接器,它包括一体式壳体、接触件、连接套、卡套和 封线体,所述一体式壳体由插头壳体和齿套一体成型,并且该一体式壳体一端 为头部、另一端为尾部,在所述一体式壳体外壁上沿头部至尾部方向依次安装 连接套和卡套,在所述一体式壳体内部沿头部至尾部方向依次安装接触件和封 线体,所述封线体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并且在该封线体外壁上设有至少两个外 壁凸筋,至少两个外壁凸筋之间存在间距;在该封线体内壁上设有至少两个内 壁凸筋,至少两个内壁凸筋之间存在间距。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外壁凸筋为三个,三个外壁凸筋两两之间的 间距为0.5mm,所述内壁凸筋为三个,三个内壁凸筋两两之间的间距为0.3mm。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弹性材料为硅橡胶。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封线体通过外壁凸筋与一体式壳体过渡配合。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一体式壳体内壁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 卡齿,所述接触件通过与卡齿配合安装在一体式壳体内部。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卡套在其与一体式壳体连接处设有卡口,所 述一体式壳体上设有与卡扣匹配的尾部卡台,所述卡套与一体式壳体通过卡口 和尾部卡台配合安装。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连接套在其与一体式壳体连接处设有内台阶, 所述一体式壳体上设有与内卡台匹配的外台阶,所述连接套与一体式壳体通过 内台阶和外台阶配合安装。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连接套和一体式壳体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 所述O型密封圈安装在一体式壳体外壁上,并且该O型密封圈的内径与一体式壳 体的外径匹配。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一体式壳体采用塑料或金属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一体式高强度卡齿结构与接触件卡槽进行过度配合, 从而提高电连接器的配合精度,成型简单,生产成本低、效率高,产品零件少、 可靠性高,拆卸快捷、简单、维修方便等,从而满足汽车在高冲击、高振动环 境下对连接器高可靠性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一体式圆形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连接器与线缆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其中对应的附图标记名称为:
1一体式壳体,2接触件,3连接套,4O型密封圈,5卡套,6封线体,7外壁凸 筋,8内壁凸筋,9线缆,10头部,11尾部,12内台阶,13外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095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