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尾套的分体式接线插头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09079.9 | 申请日: | 2016-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4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朱招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招勇 |
主分类号: | H01R13/58 | 分类号: | H01R13/58;H01R13/629;H01R13/46;H01R13/04;H01R24/28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桂珍 |
地址: | 212300 江苏省镇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体式 接线 插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连接插头,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有尾套的分体式接线插头。
背景技术
在电源连接领域中,插头和插座的使用十分广泛。目前,插头具有一体式插头和分体式 插头两种,一体式插头就是插头与导线是一体成型的,插头与导线不可分离,且导线长度一 般不能变化;分体式插头就是先将插头与导线分别成型,然后将插头与导线连接在一起,这 种插头可以拆卸,使用更加灵活。
分体式插头具有拆装方便等优点,使用也非常广泛。这种插头一般分为上下两部分,在 插头安装时,将上下两部分分开,导线放入其中一部分并与插头电极组件连接,然后将上下 两个部分组装在一起即可,虽然拆装十分方便,但导线晃动或拉扯时,导线与插头电极组件 连接的线头也会随之晃动,容易引起电连接稳定性降低,产生连接点发热而烧毁,甚至发生 短路等用电事故。为了减小导线与插头电极组件连接点的晃动,通常在插头内部会设置一个 压线扣,通过压线扣将导线与插头固定住,但实践发现,即使设置了压线扣后,插头内部的 导线仍然可能产生晃动,难以有效地解决问题。为了进一步改善这种分体式插头的连接稳定 性,也有的插头的尾部设有尾套,通过尾套实现导线的进一步固定,但现有插头为了便于安 装,尾套也是由两个部分扣合组成的,且这两部分扣合在一起的尾套分别与插头的上下两部 分连接在一起,这种结构的尾套仅能配合与之匹配线径的导线,导线线径过大,插头的上下 两部分就无法合拢,导线线径过小,插头与导线的密封性就会较差,而且也起不到防止导线 线头晃动的作用。而且,即使是与线径匹配的导线相组装,在导线晃动时,两半式的尾套对 导线的夹紧力也不大,因此也难以有效解决导线线头松动的问题。
发明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分体式插头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带有尾套的分体 式接线插头,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插头基座的尾部一体设置有尾套,导线穿过尾 套后与插头电极组件连接,整体式的尾套对导线具有良好的固定作用,有效解决了导线线头 在插头内部晃动的问题,使分体式插头也具有一体式插头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且具有拆装 方便的优点;并且,通过在尾套内设置与导线配合的弹性束线套,可以有效配合具有一定线 径偏差的导线,满足了插头与各类导线的组装要求。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尾套的分体式接线插头,包括插头基座、上盖和插头电极组件, 所述的插头电极组件设于插头基座上,所述的上盖安装于插头基座上,并可拆卸,所述的插 头基座的尾部一体成型有尾套,该尾套用于固定导线。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尾套内还设有一弹性材料制成的束线套。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束线套的一端设于尾套内,另一端位于尾套的外部,且在束线套外 露的一端还设有孔径缩小的收口。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束线套的外壁上还设有用于与尾套内壁相卡合的防退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束线套上还设有与尾套相配合的止转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插头基座的外壁上还设有便于插头插拔的握持部。
更进一步地,该接线插头上还设有用于标记导线剥线长度的标识。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插头基座内部还设有用于固定导线的压线扣。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插头电极组件为插片组件或插接栓组件,所述的插头电极组件与插 头基座采用螺钉连接或热熔连接或注塑一体成型。
更进一步地,当插头电极组件为插接栓组件时,插接栓组件与插头基座连接处还设有一 盖板,该盖板与插头基座卡扣连接,用于隐藏内部螺钉。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尾套的分体式接线插头,其插头基座的尾部一体成型有用于 固定导线的尾套,导线穿过尾套后与插头电极组件连接,整体式的尾套对导线具有良好的固 定作用,有效解决了导线线头在插头内部晃动的问题,使分体式插头也具有一体式插头的稳 定性和安全性,并且具有拆装方便、使用灵活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招勇,未经朱招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090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