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向光性标签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08984.2 | 申请日: | 2016-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4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东;方俊;李江亮;苏爱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小光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67 | 分类号: | G06K19/067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向 标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标签,具体涉及一种全向光性标签。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4207902242公开了一种光标签,它采用 控制发光源的光属性来实现身份标识的显示。它与传统的二维码相比, 具有作用距离远、不受背景光限制、动态编码、可进行双向交互的优点。 但是由于其发光器件安置在一个平面平板上,因此存在光信号无法实现 全向360°识别,导致在发光器件的背面、侧面无法接收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全向 光性标签,该标签能够实现全向360°识别。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向光性标签由修饰部件、用 于发送不可见光的不可见光发送部件以及用于发送可见光的可见光发送 部件组成,不可见光发送部件的发光面及可见光发送部件的发光面均为 三维立体结构。
所述可见光发送部件包括若干可见光发光单元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可 见光发光单元的第一逻辑电路。
所述不可见光发送部件包括若干不可见光发光单元以及用于控制所 述不可见光发光单元的第二逻辑电路。
所述修饰部件、可见光发送部件及不可见光发送部件沿垂直方向或 水平方向依次相连接。
各可见光发光单元沿水平方向依次分布。
各可见光发光单元沿竖直方向垂直分布。
所述不可见光发光单元为球状结构。
所述修饰部件为感叹号结构、卡通结构或艺术字结构。
还包括带动修饰部件、可见光发送部件及不可见光发送部件旋转的 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向光性标签由修饰部件、不可见光发送部件及 可见光发送部件组成,其中,不可见光发送部件的发光面及可见光发送 部件的发光面均为三维立体结构,从而能够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全向 360°,发光面背面及侧面无法识别,信号接收不受视角限制,美观醒目, 易于发现,适应范围更广,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及推广空间。另外,本 实用新型采用不可见光发送部件与可见光发送部件相结合,满足各种识 别设备的需要。
进一步,所述修饰部件、可见光发送部件及不可见光发送部件沿垂 直方向或水平方向依次相连接,满足各种安装位置的需求。
进一步,修饰部件为感叹号结构、卡通结构或艺术字结构,趣味性 较好,美观醒目。
进一步,通过驱动装置带动修饰部件、可见光发送部件及不可见光 发送部件旋转,可以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可识别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可见光发送部件4-2中可见光发光单元的侧视 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可见光发送部件4-2中可见光发光单元的俯视 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4-1为修饰部件、4-2为可见光发送部件、4-3为不可见光发 送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向光性标签由修饰部件4-1、用于发 送不可见光的不可见光发送部件4-3以及用于发送可见光的可见光发送 部件4-2组成,不可见光发送部件4-3的发光面及可见光发送部件4-2 的发光面均为三维立体结构。
所述可见光发送部件4-2包括若干可见光发光单元以及用于控制所 述可见光发光单元的第一逻辑电路;不可见光发送部件4-3包括若干不 可见光发光单元以及用于控制所述不可见光发光单元的第二逻辑电路; 修饰部件4-1、可见光发送部件4-2及不可见光发送部件4-3沿垂直方向 或水平方向依次相连接;各可见光发光单元沿水平方向依次分布;各可 见光发光单元沿竖直方向垂直分布;不可见光发光单元为球状结构;修 饰部件4-1为感叹号结构、卡通结构或艺术字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带动修饰部件4-1、可见光发送部件4-2及不可见 光发送部件4-3旋转的驱动装置,所述不可见光发送部件4-3发出的不 可见光适用于手持智能设备识别,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机场、商店等各 类场所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小光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小光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089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门禁系统
- 下一篇:无线通信标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