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620007841.X | 申请日: | 2016-0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46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 发明(设计)人: | 代文海;李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金盾消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8B17/00 | 分类号: | G08B17/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 |
| 地址: | 20130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火灾 自动 报警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尤其涉及一种实现火灾自动 报警控制器信息的无线传输的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
背景技术
火灾报警控制器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心脏,具有如下功能:用来接收火灾 信号并启动火灾报警装置。该设备也可用来指示着火部位和记录有关信息。能通 过火警发送装置启动火灾报警信号或通过自动消防灭火控制装置启动自动灭火 设备和消防联动控制设备。自动的监视系统的正确运行和对特定故障给出声、光 报警。
目前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相关信息的上传主要是通过有线方式,例如CAN 总线、485总线等方式。
传统有线的信息传输方式会在施工、布线、材料和工程上产生较大成本。如 果传输距离较远则还要考虑总线上的干扰问题、总线传输距离能力问题等多方因 素,更加的增加了施工布线的成本和难度。特别是如果该大楼已经交付使用,而 客户提出想要增加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的信息联网功能。施工布线难度和成本将 成倍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有线信息传输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 轻松而又较廉价的实现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信息的无线传输。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包括生成火灾报警控制器信号的第一中央处理 器,还包括无线传输设备,无线传输设备包括第二中央处理器,
第一中央处理器通过串口与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器之间进行通信,无线传输设 备设有信号发射器,将第一中央处理器发送的信息无线传输出去;其中,第二中 央处理器串口与第一中央处理器串口之间存在压降。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无线传输设备通过GPRS信号向外发送信息。
其中,优选地,无线传输设备串口电压为直流3.9V;第一中央处理器串口 电压为直流3.3V。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无线传输设备包括电源芯片MIC29302WU,在第5 脚与信号地之间用4.75K精度为1%的电阻连接,在第4脚与第5脚之间采用 10K精度为1%的电阻连接,能够通过输入的直流5V电压稳定输出直流3.9V的 电压。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第一中央处理器串口TX与无线传输设备串口TX之 间连接电阻,如200欧姆电阻。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第一中央处理器串口RX与信号地之间连接电容,如 100PF电容。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第二中央处理器接收到第一处理器发送的信息后,旋 转UDP方式传输数据。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无线传输设备还设有SIM卡插槽,SIM卡插槽 与第二中央处理器之间连接。
本实用新型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中无线传输设备无需布线材料和布线施工, 就能够将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的信息轻松的实现无线传输。
本实用新型的无线传输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案,成本低,维护人员可以 在中心服务器实时的对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进行数据的采集和系统升级,从而避 免维护人员到现场进行操作,大大的节约了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源模块给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中第一中央处理器和无 线传输设备供电、以及通过串口互相通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中第一中央处理器与无线传输设备 之间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包括火灾自动报警控制 器主体1,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主体1具有如下功能:用来接收火灾信号并启动 火灾报警装置。该设备也可用来指示着火部位和记录有关信息。能通过火警发送 装置启动火灾报警信号或通过自动消防灭火控制装置启动自动灭火设备和消防 联动控制设备。自动的监视系统的正确运行和对特定故障给出声、光报警。
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主体1内设有第一中央处理器,第一中央处理器直接通 过串口与无线传输设备2的第二中央处理器进行通信,无线传输设备则通过 GPRS信号将火灾报警控制器的信息无线传输出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金盾消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金盾消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078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终端备用电池充放电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叠片式锂离子电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