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推力角接触球轴承有效
| 申请号: | 201620006070.2 | 申请日: | 2016-0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0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 发明(设计)人: | 李恒才;吴志平;徐东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哈轴精密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C19/16 | 分类号: | F16C19/16;F16C33/58;F16C33/38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张伟 |
| 地址: | 150078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推力 接触 球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角接触球轴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推力角接触球轴承。
背景技术
角接触球轴承,可同时承受径向负荷和轴向负荷,能在较高的转速下工作,通常认为 接触角越大,轴向承载能力越高。角接触球轴承分为单列角接触球轴承和双列角接触球轴 承。
角接触球轴承通常应用在精密机床的主轴上,成对安装使用是典型的承受双向推力的 主轴轴承,通常要求具有较好地轴向承载能力,因此,现有精密机床主轴上应用的双向推 力角接触球轴承的接触角多数为60°,这样能够使角接触球轴承具备较好的性能及适应 性,但显然,为使角接触球轴承的接触角满足应用需求,现有的双向推力角接触球轴承的 组件相对较多、加工工艺过程复杂、生产周期长、装配困难,且无法实现高速转动。所以, 需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此作出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推力角接触球轴承,在结 构上进行优化,减少了组件构成,缩短了生产周期,将角接触球轴承的接触角设置为40 °,在装配时更加容易,且仍然能保证具有较高的刚度和轴向承载能力,还能够具有良好 的高速转动性和低发热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推力角接触球轴承,包括外圈、内圈、保持架、滚动体,所述外圈的内表面设置 有外圈沟道,所述内圈的外表面设置有内圈沟道,所述滚动体通过所述保持架置于所述外 圈沟道和内圈沟道之间;所述滚动体和所述外圈沟道、内圈沟道接触的连线与轴承旋转轴 的垂直线的夹角为40°;所述外圈沟道和内圈沟道的沟曲率半径系数均在0.50-0.53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外圈为碳素钢外圈,所述内圈为碳素钢内圈,所述滚动体为碳素钢滚 动体。
进一步地,所述保持架为聚酰胺树脂保持架。
进一步地,所述外圈沟道的沟曲率半径系数为0.515,所述内圈沟道的沟曲率半径系 数为0.525。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双向推力角接触球轴承,包括外圈、 内圈、保持架、滚动体,外圈的内表面设置有外圈沟道,内圈的外表面设置有内圈沟道, 滚动体通过保持架置于外圈沟道和内圈沟道之间,使结构上更加优化,减少了组件的构成, 滚动体和外圈沟道、滚动体和内圈沟道接触的连线与轴承旋转轴的垂直线的夹角为40°, 在装配时更加容易,且仍然能保证具有较高的刚度和轴向承载能力,还能够具有良好的高 速转动性和低发热性;将外圈沟道和内圈沟道的沟曲率半径系数设置在0.50-0.53之间, 增加了角接触球轴承的承载刚性,提高了旋转精度和轴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 得明显,或通过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外圈与内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圈;2-内圈;3-保持架;4-滚动体;5-外圈沟道;6-内圈沟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双向推力角接触球轴承,包括外圈1、内圈2、 保持架3、滚动体4,在外圈1的内表面设置有外圈沟道5,在内圈2的外表面设置有内 圈沟道6,外圈沟道5的设置位置与内圈沟道6的设置位置相匹配,当外圈1和内圈2安 装后,外圈沟道5和内圈沟道6可形成一个用于容纳多个滚动体4的空间,多个滚动体4 可在外圈沟道5和内圈沟道6内自由转动;保持架3对滚动体4部分包裹,并可使多个滚 动体4之间形成隔离,保持架3可随轴承一同转动;如此设置,使结构上更加优化,减少 了组件的构成。
滚动体4和外圈沟道5、滚动体4和内圈沟道6接触的连线与轴承旋转轴的垂直线的 夹角为40°,上述夹角即为角接触球轴承的接触角。这样可使滚动体4与外圈1、内圈2 之间在装配时更加容易,且仍然能保证具有较高的刚度和轴向承载能力,还能够具有良好 的高速转动性和低发热性。
将外圈沟道5和内圈沟道6的沟曲率半径系数设置在0.50-0.53之间,可以增加角接 触球轴承的承载刚性,提高旋转精度和轴承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哈轴精密轴承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哈轴精密轴承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060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