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解液断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00326.9 | 申请日: | 2016-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57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孙红燕;森维;孔馨;刘贵阳;刘卫;易中周;肖锐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红河学院 |
主分类号: | C25C7/06 | 分类号: | C25C7/06 |
代理公司: | 红河州专利事务所 53102 | 代理人: | 朱跃平 |
地址: | 661100 云南省红***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液 断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解液断流装置,属于冶金行业的电解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有色金属的电解和电积精炼工艺中,进液溜槽与电解槽,以及电解槽溢流口与溢流液溜槽之间普遍采用管道连接,使电解液不断循环流通。这种传统方式存在以下缺点,导致漏电损失:1、电解槽之间电位不同,通过进液管和溢流管连通后,形成电路,产生漏电现象;2、在电解槽的混液槽、进液溜槽至进液管之间,新电解液在电位差的作用下,与大地构成回路,产生漏电现象。3、在溢流管、溢流液溜槽、集液贮槽之间,废电解液在电位差的作用下,与大地构成回路,产生漏电现象。
发明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解液断流装置,其能将新电解液进入电解槽、废电解液流出电解槽的连续液流,转变为间断液流,进、出电解槽的电解液流电路变为断路,减少漏电损失,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这种电解液断流装置,它有接液筒、连接管和转动轴,其特征在于转动轴安装两轴座上转动,两轴座安装在电解槽的槽帮上,连接管呈放射状固定在转动轴上,连接管端头安装接液筒,接液筒的公转面与电解槽导流管轴心线相交,接液筒循环接倒电解液。
接液筒与连接管对称分布于转动轴中心垂直平面上。
接液筒为3-6个,以4个互成90度角的分布为佳。
接液筒的筒口有斜度,以方便倒液。
接液筒的筒口为喇叭状,以方便接取电解液。
接液筒的大小和开口方向一致。
转动轴与轴座间为球碗结构连接,转动轴两端为球面端头,轴座里有碗臼。
轴座和转动轴采用不锈钢或者玻璃钢做成。
转动轴为长方体结构,转动轴中心的垂直截面为正方形,每边的中点处焊接连接管。这种结构具备一定的转动阻力,使接液筒在导流管的下方短暂停留,装入溶液。
转动轴的正方形截面的对角线长度大于碗臼内的球面头高度,以保证转动轴的正常转动。
当一个接液筒处于导流管的管口下方时,电解液注入接液筒并随着接液量的增加而下转,直到将筒内的电解液倒入电解槽,同时,后一个接液筒自动跟进到导流管口下方接取电解液,重复上一个接液筒的过程,如此循环。当电解液被接液筒接取时,新进入电解槽的电解液与槽中的电解液处于隔绝状态,漏电的回路被暂时切断,电解槽的漏电量相应减少,转动轴每转动一周,就有多个暂时的回路断开时间。虽然不能完全杜绝漏电,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漏电,可以起到部分降低电耗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通过在电解槽上的新电解液进液管处,以及溢流液溜槽上的废电解液溢流管出口处,安装这种电解液断流装置,将进入、流出电解槽的电解液流变为间断式,电路变为断路,从而减少漏电损失,提高电解的电流效率,降低电能消耗和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局部省略)。
图2是A-A部面图。
图1-2中,各零部件的标号如下:
1-电解槽;2-转动轴;3-连接管;4-接液筒;5-导流管;6-轴座;7-碗臼;8-球面端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一种电解液断流装置,包括电解槽1,以及其上安装的转动轴2,在转动轴中心的垂直面上焊接四根连接管3,使之呈放射状,相邻连接管之间的角度为90度;连接管的端部焊接接液筒(4),接液筒的一端密封,另一端敞开,当接液筒转动到导流管5(新电解液进液管)下方时,溶液流入接液筒中;在溶液重力的作用下,接液筒向下转动,当转到最低位置时,倒出溶液,此时另一个接液筒刚好转到导流管下方继续装溶液,如此循环带动转动轴继续周期性转动;转动轴的两端为球面端头8,与两个轴座6内的碗臼7,形成球碗结构的连接关系,使转动轴和接液筒在固定轨道上转动。
所述转动轴、球面端头、连接管、接液筒和轴座的制作材料为玻璃钢。
所述转动轴为长方体结构,转动轴中心的垂直截面为正方形,每边的中点处焊接上连接管。这种结构具备一定的转动阻力,使接液筒在导流管的下方短暂停留,装入溶液。
所述转动轴的正方形截面的对角线长度大于球面端头的高度,以保证转动轴的正常转动。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红河学院,未经红河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003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防御型智能房间
- 下一篇:重型铝合金单支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