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塔双循环脱硫除尘装置及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70122.8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36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吴忠标;李泽清;王岳军;陈美秀;莫建松;叶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蓝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0;B01D50/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黄平英 |
地址: | 31120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循环 脱硫 除尘 装置 工艺 | ||
1.一种单塔双循环脱硫除尘装置,包括吸收塔,所述吸收塔的侧壁上设置烟气入口、顶部设置烟气出口,所述吸收塔内底部为内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内且位于烟气入口上方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托盘孔板、粗脱硫喷淋器、气体再分布及集液层、精脱硫喷淋器和旋流除雾器,所述粗脱硫喷淋器通过循环泵连通内塔釜,所述精脱硫喷淋器通过循环泵与外塔釜相连;所述气体再分布及集液层包括固定在吸收塔塔壁且全部覆盖吸收塔横截面的集液部和位于集液部下方且安装高度可调的气体再分布部,所述集液部连通过管路与外塔釜相连,所述气体再分布部包括若干相互平行且水平设置的圆管,相邻圆管之间的间隙为气体通道;
所述集液部包括:
若干水平设置且开口朝上的半圆管,所述半圆管与所述气体再分布部的圆管交错布置;
以及与所有半圆管的同一端衔接用于汇集半圆管中浆液的浆液汇集管,所述浆液汇集管路与外塔釜连通;
所有圆管固定在活动支架上,所述吸收塔的塔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活动支架端部匹配的竖向条形孔,所述活动支架的端部贯穿对应条形孔后与紧固部件相连,竖向条形孔处且位于吸收塔外壁上设置密封装置;所述半圆管的弦长为圆管直径的0.7~0.8倍;所述圆管的直径为50-20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单塔双循环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部与气体再分布部之间的间距为5-4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单塔双循环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精脱硫喷淋器位于集液部上方2-10m处。
4.一种单塔双循环脱硫除尘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单塔双循环脱硫除尘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1)粗脱硫喷淋器向下喷淋脱硫浆液并在托盘孔板内形成积液层,烟气由烟气入口进入吸收塔内,向上穿过托盘孔板,经托盘孔板整流后穿过积液层,烟气中大部分的SO2和粉尘在湍流区与被脱硫浆液吸收,气流在穿过积液层时受阻力影响实现均匀分布;
(2)流场均匀的烟气向上与粗脱硫喷淋器喷出的喷淋浆液均衡接触、反应,烟气中残留的SO2和粉尘进一步去除;
(3)完成粗脱硫除尘后的烟气向上穿过气体再分布及集液层,在气体再分布及集液层中的气体沿管与管之间的缝隙上行,高速气流将精脱硫喷淋器喷出的浆液雾化,同时烟气冷凝饱和,雾化后的细小浆液雾滴与烟气中SO2和粉尘反应吸收,一部分随气流上升凝聚成粒径较大的液滴并沉降,通过气体再分布及集液层的集液部排入外塔釜,另一部分细小液滴继续上升进入旋流除雾器,带有细小液滴的饱和烟气经过旋流除雾器,最终净化后的烟气由塔顶的烟气出口排入烟囱排放;
粗脱硫喷淋器喷出的浆液液气比为5-8L/m3、浆液pH值为4.5-7;精脱硫喷淋器喷出的浆液液气比为0.5-1.5L/m3、液滴粒径为300-1500μm、浆液pH值为6-9;
烟气在吸收塔主塔内气速为3-5m/s;穿过气体再分布及集液层的流速为7-20m/s、阻力为300-800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蓝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蓝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7012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