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排水抗滑作用的半空心桩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68913.7 | 申请日: | 2016-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92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黄达;石林;岑夺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5/30 | 分类号: | E02D5/30;E02D3/10;E02D5/48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50201 | 代理人: | 王翔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心桩 虹吸管 预制钢筋混凝土 虹吸装置 空心桩体 排水 施工 内填芯 实心桩 分层填筑 滑坡灾害 稳定基岩 预制钢筋 支挡结构 综合考虑 滑动面 集水孔 粘土层 外部 放入 管径 混凝 填芯 桩孔 桩体 嵌入 降雨 开挖 诱发 穿过 铺设 体内 防治 | ||
1.一种具有排水抗滑作用的半空心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植入滑坡体(7)内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半空心桩(1)和虹吸管(3);
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半空心桩(1)包括空心管桩(101)和实心圆柱桩(102);所述实心圆柱桩(102)设置于空心管桩(101)的底部;所述空心管桩(101)和实心圆柱桩(102)为一个整体;
所述实心圆柱桩(102)穿过滑动面(8)后,嵌入下方的稳定基岩(9)中;
所述空心管桩(101)外壁上具有若干个集水孔(1011);所述集水孔(1011)沿空心管桩(101)的径向分布,连通桩周外侧和空心管桩(101)的内腔(1012);
所述内腔(1012)内填充有桩内填芯(2);所述桩内填芯(2)沿空心管桩(101)的径向分层设置,由外到内依次为细沙层(203)、中粗沙层(202)和碎石层(201);所述虹吸管(3)一端插入碎石层(201)内,另一端伸出内腔(1012)与桩体外的虹吸装置(4)相接;所述虹吸管(3)插入碎石层(201)内的一端包裹有若干层滤砂布;
所述桩内填芯(2)的上方还具有桩顶防水层(6);所述桩顶防水层(6)压实填充至桩顶与地表平整;
滑坡体(7)内汇集的地下水通过集水孔(1011)渗入到桩内填芯(2),之后通过虹吸管(3)和虹吸装置(4)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排水抗滑作用的半空心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装置(4)设置于坡面,外接所述坡面排水沟(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具有排水抗滑作用的半空心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管桩(101)的内径为r,外径为R;其中,r≥1/3R。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排水抗滑作用的半空心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孔(1011)在空心管桩(101)外壁上呈梅花形交错布置;所述集水孔(1011)直径为d;其中,d=10~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具有排水抗滑作用的半空心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圆柱桩(102)顶部高出滑动面(8)的高度为h,嵌入稳定基岩(9)中的深度为b;其中,b≥3m,b和h均满足桩体抗剪性能要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具有排水抗滑作用的半空心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内填芯(2)分层填充,每层填充高度不超过500mm,并振捣密实;其中,所述碎石层(201)采用级配均匀的碎石料填充;所述桩内填芯(2)顶部低于桩顶100~3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具有排水抗滑作用的半空心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3)的直径R≥50mm;所述虹吸管(3)管道端部距实心圆柱桩(102)上表面高度为L,其中L≥5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具有排水抗滑作用的半空心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半空心桩(1)内具有桩体主筋(1031)和桩体螺旋箍筋(1032);所述桩体主筋(1031)和桩体螺旋箍筋(1032)共同构成钢筋笼(103)。
9.一种关于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排水抗滑作用的半空心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设计桩径及桩长制作预制钢筋混凝土半空心桩(1),并预留集水孔(1011);
2)开挖桩孔至设计深度;其中,所述桩孔的直径大于桩体直径;
3)起吊预制钢筋混凝土半空心桩(1),对准桩位,调整预制钢筋混凝土半空心桩(1)垂直度,然后将预制钢筋混凝土半空心桩(1)放入桩孔内至设计标高;
4)利用不同直径的薄壁套管分层施作细沙层(203)、中粗沙层(202)和碎石层(201),并布设虹吸管(3);
5)在桩内填芯(2)上施作防水层(6)至与地表平整;
6)连接虹吸管(3)与虹吸装置(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6891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岔口分体互通高速立交结构
- 下一篇:便于回收拆分的分节式钢护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