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向高收缩磨毛家纺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68562.X | 申请日: | 2016-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76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徐晓烨;孙俊河;郭岭岭;王娟娟;邱燕;何乃美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悦达家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3/00 | 分类号: | D03D13/00;D03D15/04;D06C11/00;D06M15/11;D06M15/333;D06M101/06;D06M101/32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2400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家纺面料 高收缩 磨毛 高收缩丝 配比 纬纱 面料经纱 新颖性 床品 面料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向高收缩磨毛家纺面料,双向高收缩磨毛家纺面料,其特征在于,加工工艺具体如下:(1)面料经纱两种:经一棉21S,经二涤高收缩丝100D/48F,配比1:1;纬纱两种:纬一棉21S,纬二涤高收缩丝100D/48F,配比1:1,该面料实用又具有新颖性,丰富了床品被套的类型,且具有很高的性价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花面料呢,具体涉及一种双向高收缩磨毛家纺面料,属于纺织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常用的高收缩丝有涤纶高收缩丝、涤丙高收缩丝、腈纶高收缩丝等,其主要应用于服装面料中,提高面料的柔软性及款式的装饰性。在家纺面料中,高收缩丝应用于三层面料的中间层或二层面料的底层,使得面料起皱,实现立体感强的凹凸面料。这种二层、三层的面料克重一般比较高,适合家居装饰用,不适合做床上用品。此外,高收缩丝不宜做经纱,因无法进行上浆处理,会使断头率太高而无法织造。因此,开发一款双向高收缩具有毛绒感、轻薄、柔软的床品面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不断的尝试,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向高收缩磨毛家纺面料,该面料实用又具有新颖性,丰富了床品被套的类型,且具有很高的性价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向高收缩磨毛家纺面料,加工工艺具体如下,(1)面料的构成:面料经纱有两种,经纱一是棉21S,经纱二是涤纶高收缩丝100D/48F,配比1:1;纬纱有两种,纬纱一棉21S,纬纱二涤高收缩丝100D/48F,配比1:1;即(C21+T100D/48F)1:1*(C21+T100D/48F)1:1 150*100;
(2)所述面料原料棉与涤纶高收缩丝的纱支粗细比小于1:2,即棉比涤高收缩丝粗2倍及以上,使得涤高收缩丝处于两根棉的中间位置,起到收缩棉的作用,同时磨毛时不被损害。
(3)两种经纱分别浆纱,经向棉织轴的根数7950根,经向涤纶高收缩丝的根数也是7950根,浆纱分别采用以淀粉浆和化学浆为主的浆料,后整理退浆时采用一次退浆工艺法。
(4)所述面料是单层面料,织造采用天地轴织造法,天轴是经向涤纶高收缩丝,地轴是经向棉,两轴的送经量需保持一致,且涤纶高收缩丝尽量处于两棉纱的中部或偏下部。组织采用方平组织,使得面料松紧有序、具有蓬松性,从而提升面料的柔软度。
(5)所述面料的后整理采用先磨毛后沸水收缩的工序,收缩率达23-30%。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如下:1)本发明整个技术方案设计巧妙,利用高收缩丝与棉1:1的配比,将高收缩丝置于两棉之间用于被套的A、B版中,使得被套具有蓬松、毛绒感,且美观大方,其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新颖性。本发明丰富了床品被套的类型,且具有很高的性价比;2)该技术方案成本较低,方便进行市场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组织图;
其中:1、2是经纬纱一,即棉;Ⅰ、Ⅱ是经纬纱二,即涤纶高收缩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和认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和介绍。
实施例1:
一种双向高收缩磨毛家纺面料,规格:经密381根/10cm,纬密256根/10cm,幅宽106英寸。经纱采用紧密纺棉21S和涤高收缩丝100D/48F,配比1:1,纬纱亦采用紧密纺棉21S和涤高收缩丝100D/48F 1:1配比。
其设计开发步骤如下:
(1)组织设计:为了发挥高收缩的作用保证抛花均匀,组织采用方平,以便形成凹凸感。
(2)整经:经纱棉采用分批整经,涤高收缩采用分条整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悦达家纺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悦达家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685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