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极粘结剂、负极片及其锂离子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67814.7 | 申请日: | 2016-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2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张礼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62 | 分类号: | H01M4/62;H01M4/133;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极 粘结 及其 锂离子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负极粘结剂、负极片及其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为石墨,其克容量高达370mAh/g,负极还原电位与金属Li接近,层状结构稳定,使得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循环性能好、无记忆效应等优点,但石墨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在循环过程中容易出现负极掉粉、析锂而导致容量衰减,尤其是圆柱形电池的内圈负极片掉粉更严重。
石墨负极材料掉粉的原因主要为:石墨负极片内部的共聚力/粘附力小;粘结剂弹性模量小,负极充放电过程中对膨胀的抑制作用小,导致电子迁移路径大以及石墨剥落;粘结剂对电解液的溶胀较大,其力学强度降低,导致粘结剂失效;同时粘结剂直流内部阻抗大,导致电子从表面粘结剂进入石墨内部的电荷转移阻抗较大,造成石墨负极析锂,从而引起高倍率下容量衰减快。
目前石墨负极主要采用的粘结剂是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未经改性的SBR与箔材的粘结性、导电性差,不利于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长循环性能。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粘结力强并能显著改善电池性能的负极粘结剂、负极片及其锂离子电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粘结力强并能显著改善电池性能的负极粘结剂、负极片及其锂离子电池。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负极粘结剂,由苯乙烯、丁二乙烯、环状酰胺和丙烯腈体通过聚合反应得到的链状共聚物,其化学式为:
其中,m1<8。
作为本发明负极粘结剂的一种改进,所述环状酰胺为环丁内酰胺、环己内酰胺中的一种。
作为本发明负极粘结剂的一种改进,所述烯腈类单体为含丙烯腈。
作为本发明负极粘结剂的一种改进,所述烯腈类单体为丙烯腈。
作为本发明负极粘结剂的一种改进,所述负极粘结剂的数均分子量范围为2×105~3×105,粒径范围为100~300n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负极片,其包括负极集流体、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本申请所述的负极粘结剂。
作为本发明负极片的一种改进,所述负极粘结剂的质量为负极活性物质质量的1.0~8.0%。
作为本发明负极片的一种改进,所述负极活性物质为石墨。
作为本发明负极片的一种改进,所述导电剂为SP、KS-6、CNT中的一种或者两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其包括正极片、负极片以及位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离膜,其中所述负极片为本申请所述负极片。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酰胺类官能团增大了负极粘结剂与石墨、导电剂、集流体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提升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粘结力,并且引入强极性的烯腈官能团,有利于Li+的传输,显著改善了石墨负极掉粉的现象,提升了锂离子电池长循环的容量保持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实施例1和对比例1负极片的粘结力测试对比图。
图2为实施例1和对比例1电池充放电循环性能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并非为了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如:本实施例1中使用的负极粘结剂为苯乙烯、丁二乙烯、环丁内酰胺请具体选一种)和丙烯腈的链状共聚物,数均分子量为2×105(请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值,不能为范围),粒径为300nm(请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值,不能为范围)。
1)将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按照浆料粉体质量1.5wt.%加入去离子水溶剂中搅拌溶解形成胶液,胶液呈现透明状、无气泡、无团聚;
2)往胶液中加入2wt.%导电剂SP、KS-6,搅拌均匀;
3)加入96wt.%石墨,高速搅拌至浆料均匀、无颗粒、流动性好;
4)将本发明负极粘结剂SBR 1.5wt.%加入到浆料中,搅拌均匀;
5)涂布、干燥、辊压、裁片分条、卷绕、入壳、注液封口后制成电池;
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采用的负极粘结剂为未改性的常规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
性能测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678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电池复合粘结剂及其应用
- 下一篇:铅酸蓄电池板栅的极耳复合成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