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监测前车安全距离的车辆智能巡航定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67772.7 | 申请日: | 2016-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51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尚佐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云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30/16 | 分类号: | B60W30/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滨海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态跟踪模块 机器视觉模块 前车 数据优化模块 运动检测模块 信号输出端 信号输入端 安全距离 自动监测 巡航定速装置 车辆智能 加速度传感器 空间检测单元 图像处理技术 处理器阵列 计算机技术 多普勒 激光测距 空间定位 连接机器 连接数据 前车距离 视觉模块 双摄像机 优化电路 优化模块 可锁定 车头 模组 应答 雷达 监控 | ||
本装置公开了自动监测前车安全距离的车辆智能巡航定速装置,属于多普勒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技术领域。包括运动检测模块,机器视觉模块,数据优化模块,动态跟踪模块;运动检测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机器视觉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机器视觉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数据优化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数据优化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动态跟踪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运动检测模块由加速度传感器构成,机器视觉模块由双摄像机及空间检测单元构成,数据优化模块由处理器阵列及优化电路构成,动态跟踪模块由电子应答及空间定位模组构成。机器视觉模块安装在车头,激光测距雷达可锁定前车,动态跟踪模块可以随时监控前车距离,实现自动监测前车安全距离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影像及多普勒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自动监测前车安全距离的车辆智能巡航定速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机动车驾驶员未按照安全车速行驶,引发了不少交通事故。超速行驶、酒后驾驶、疲劳行驶是导致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高速公路超速行驶比例逐年上升,所谓“十次事故九次快”。超速行驶会使得驾驶员对速度和空间距离判断产生误差,从而延迟采取安全措施时间。跟车车距较近,驾驶员视线受到限制,对前方道路情况和行车状况观察不清,判断不准,盲目性加大。上述种种,轻者造成机动车寿命缩短,重者引发严重交通事故。我们对于不同的路况应当保持不同的车距,气候条件、车辆状况等等。但是,现有技术还不能完善的解决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自动监测前车安全距离的车辆智能巡航定速装置可以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供了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运动检测模块,机器视觉模块,数据优化模块,动态跟踪模块,实现自动监测前车安全距离的功能。
当车辆跟车时,运动检测模块可以检测到,会设定一个适当的跟车距离,机器视觉模块安装在车头,可以代替人类的视觉从事检验、目标跟踪、机器人导向等方面的工作,车头的激光测距雷达可以锁定前车,运动检测模块可以检测到车会随着前车的车速变化自动加油或者减速,以保持预设的车距,机器视觉模块根据像素分布和亮度、颜色等信息,转变成数字化信号,处理该信号的单元形成阵列,若时间过长或外界环境比较恶劣,可能出现故障单元,所以引入数据优化模块,提高设计质量,车一直在开,距离会一直发生变化,动态跟踪模块可以随时监控前车距离,并及时采取预制动措施,提醒并帮助驾驶员规避追尾危险,实现自动监测前车安全距离的功能。
本发明的硬件由加速度传感器、双摄像机及空间检测单元、处理器阵列及优化电路、电子应答及空间定位模组构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运动检测模块,机器视觉模块,数据优化模块,动态跟踪模块;运动检测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机器视觉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机器视觉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数据优化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数据优化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动态跟踪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机器视觉模块安装在车头,车头的激光测距雷达可以锁定前车,运动检测模块可以检测到车会随着前车的车速变化自动加油或者减速,以保持预设的车距,数据优化模块在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可对电路进一步进行优化设计,提高设计质量,动态跟踪模块可以随时监控前车距离,并及时采取预制动措施,提醒并帮助驾驶员规避追尾危险,实现自动监测前车安全距离的功能。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是:检测准确、识别准确、技术优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框图;图2 是本发明的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自动监测前车安全距离的车辆智能巡航定速装置,运动检测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机器视觉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机器视觉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数据优化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数据优化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动态跟踪模块的信号输入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云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云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677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