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洗衣机及其小桶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611267708.9 | 申请日: | 2016-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26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 发明(设计)人: | 席磊;周丑国;余永刚;王鹏;于百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家用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6F37/12 | 分类号: | D06F37/12;D06F17/06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邓云鹏 |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小桶 回流腔 桶壁 挡水环 排水孔 洗涤 排水部 洗涤水 洗衣机 环体 甩出 脱水 高速转动 脱水效果 一端设置 组件包括 排出 通壁 通口 桶口 连通 流出 排水 | ||
本发明涉及洗衣机及其小桶组件,小桶组件包括:小桶和挡水环,小桶包括桶壁和桶底,桶壁和桶底连接,小桶远离桶底的一端设置有桶口,挡水环包括环体和排水部,排水部连接于环体的一端,排水部开设有排水孔,排水部位于桶壁的内侧,挡水环与桶壁之间形成回流腔,排水孔与回流腔连通。洗涤时,小桶甩出的水由挡水环外侧部分和通壁靠近通口的部分组成的回流腔将截住并收集这部分排出的洗涤水,并使得洗涤水经排水孔回流至小桶,从而避免了洗涤时洗涤水的流失,使得洗涤效果更佳;脱水时,小桶高速转动,水经排水孔流出至回流腔,并沿着回流腔部分的桶壁上升,直至甩出回流腔,从而实现小桶的脱水,进而使得洗衣机的洗涤和脱水效果更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洗衣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洗衣机及其小桶组件。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洗衣效率,并实现不同衣物的隔开洗涤,可以采用“桶中桶”技术的洗衣机,即洗衣机中除了包含原有的母桶,还在母桶内增设一个子桶小桶,用于洗涤不同的衣物。“桶中桶”洗衣机出现的目的还可以实现洗衣机最大限度省水和省电,不过该技术仍存在着较多缺陷。
为了实现小桶和内桶的完全隔离,小桶采用无孔设计,小桶脱水时,通过高速旋转,使得水从小桶的桶口边沿甩出。但这种小桶在洗涤时,小桶低速旋转,容易造成水被甩出,造成水被浪费;而在脱水时,小桶高速旋转,一方面脱水效率不高,另一方面,容易使得小桶内的衣物随之甩出,因此,这种结构的小桶洗涤脱水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洗衣机小桶在低速旋转时,洗涤水容易从小桶的桶口甩出,造成洗涤水浪费,而在小桶高速旋转时,衣物容易从桶口甩出的缺陷,提供一种洗衣机及其小桶组件。
一种小桶组件,包括:小桶和挡水环,所述小桶包括桶壁和桶底,所述桶壁和所述桶底连接,所述小桶远离所述桶底的一端设置有桶口,所述挡水环包括环体和排水部,所述排水部连接于所述环体的一端,所述排水部的径向截面为环形,所述排水部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部位于所述桶壁的内侧,所述挡水环与所述桶壁之间形成回流腔,所述排水孔与所述回流腔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桶壁的内侧壁面靠近所述桶口的位置设置有限位筋,所述排水部与所述限位筋抵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筋为设置在所述桶壁的内侧壁面的台阶结构,所述排水部设置在所述台阶结构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水部抵接所述桶壁的内侧壁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水部抵接所述桶壁的内侧壁面的位置到所述桶口边缘的距离为40mm~60mm。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桶壁与所述桶底之间的夹角为90°~10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水环的底部与所述桶壁的内侧壁面连接,所述挡水环其余部分与所述桶壁的内侧壁面隔开一定距离,使得所述挡水环与所述桶壁之间形成一个呈环形的所述回流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水部设置在所述环体的下方,所述排水孔为多个,呈环形间隔布置在所述排水部上靠近所述桶壁的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孔上下贯穿所述排水部,所述排水孔的上端出口连通所述回流腔,所述排水孔的下端出口朝向所述桶底。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密封圈,所述排水部的外圆周面上设有一个沿所述排水部圆周方向延伸的环形凹槽,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环形凹槽中,且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桶壁抵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压环,所述压环与所述桶壁连接,且所述压环至少部分抵接于所述挡水环以限制所述挡水环相对于所述桶壁的轴向移动。
一种洗衣机,包括内桶,所述内桶设置有波轮,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小桶组件,所述桶底抵接于所述波轮,且所述桶底与所述波轮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家用电器(合肥)有限公司,未经TCL家用电器(合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677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耐磨的梯度结构碳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紧急切换旁路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