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MEMS红外光源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65716.X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95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明安杰;刘卫兵;孙西龙;毛海央;陈大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81B7/02 | 分类号: | B81B7/02;B81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mems 红外 光源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MEMS红外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
位于所述衬底表面的支撑层;
位于所述支撑层背离所述衬底表面的金属电极、热偶条结构层和加热电阻层,所述加热电阻层位于所述支撑层的中心区域,所述热偶条结构位于所述加热电阻层的相对两侧,所述金属电极位于所述加热电阻层的另外的相对两侧,且所述金属电极与所述加热电阻层欧姆接触;
位于所述加热电阻层背离所述支撑层表面的隔离保护层;
位于所述隔离保护层背离所述加热电阻层表面的辐射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EMS红外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包括释放空腔结构,所述释放空腔结构为位于所述衬底朝向所述支撑层表面的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至少与所述加热电阻层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EMS红外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偶条结构层在所述支撑层上的投影为蛇形结构,所述热偶条结构层包括第一热偶条结构和第二热偶条结构,所述第一热偶条结构和所述第二热偶条结构首尾相接,组成蛇形结构热电堆结构的温度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MEMS红外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偶条结构为半导体材质,所述第二热偶条结构为金属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MEMS红外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偶条结构的材质为P型多晶硅或N型多晶硅;所述第二热偶条结构的材质为铝、金、铋、锑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MEMS红外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电阻层为金属材质或半导体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EMS红外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为氧化硅层、氮化硅层、或氮化硅和氧化硅组成的多层复合膜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EMS红外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电极为单层金属膜或金属复合层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EMS红外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层为氮化钛、金黑、银黑、铂黑或者纳米硅材料中的任意一种。
10.一种MEMS红外光源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作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红外光源,所述红外光源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衬底;
在所述衬底的一个表面上形成支撑层;
在所述支撑层背离所述衬底的表面分别形成金属电极、热偶条结构层和加热电阻层,并在所述加热电阻层背离所述支撑层的表面形成隔离保护层;
在所述隔离保护层背离所述加热电阻层的表面形成辐射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MEMS红外光源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支撑层背离所述衬底的表面分别形成金属电极、热偶条结构层和加热电阻层,并在所述加热电阻层背离所述支撑层的表面形成隔离保护层,具体包括:
在所述支撑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中心区域表面形成第一薄膜;
在所述第一薄膜的中心区域形成隔离保护层;
图形化所述隔离保护层和所述隔离保护层对应的第一薄膜区域,图形化后的所述隔离保护层对应的第一薄膜区域形成加热电阻层;
图形化所述第一薄膜区域上所述隔离保护层外对应的区域,形成第一热偶条结构;
在所述支撑层背离所述衬底的表面形成第二薄膜;
图形化所述第二薄膜,形成第二热偶条结构;
在所述支撑层背离所述衬底的表面形成第三薄膜;
图形化所述第三薄膜,形成金属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6571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硅基MEMS碟形陀螺
- 下一篇:微机电器件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