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信息推荐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65713.6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4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姜立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薛娇,王宝筠 |
地址: | 11017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息 推荐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信息推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数据的体量也成几何级增长。数据的融合和共享已经成为了新的发展方向。这些都引领着推荐系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荐系统开始从单个领域的成功发展到跨领域的信息共享。
跨领域推荐是一种将若干个领域的数据或知识扩展到目标领域,在目标领域进行个性化推荐的方法。例如,用户在视频网站A看过很多电影,当这些用户浏览音乐网站B时,可以利用这些用户在A网站的行为数据或特征,结合B网站的数据给用户推荐音乐。然而,现有的跨领域推荐方法大多基于一种假设,即领域间的用户行为是一致或者相似的,但是这种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成立,使得现有的跨领域推荐方法的普适性较差。
因此,如何提高跨领域推荐方法的普适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信息推荐方法及装置,以提高跨领域推荐方法的普适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信息推荐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领域的第一矩阵,所述第一矩阵用于表征各个用户对在所述第一领域所使用的第一类项目的第一评分;
获取至少一个第二领域的第二矩阵,所述第二矩阵用于表征所述各个用户对在所述第二领域所使用的第二类项目的第二评分;
将所述第二评分归一化,得到所述各个用户对在所述第二领域所使用的第二类项目的第三评分;
基于所述各个用户对在所述第二领域所使用的第二类项目的第三评分对所述第一矩阵进行扩展,得到第三矩阵,所述第三矩阵用于表征各个用户对在所述第一领域所使用的第一类项目的第一评分,以及各个用户对在所述第二领域所使用的第二类项目的第三评分;
基于所述第三矩阵构建信息推荐模型,所述信息推荐模型用于在所述第一领域向用户推荐项目。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将所述第二评分归一化,得到所述各个用户对在所述第二领域所使用的第二类项目的第三评分,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领域的第二评分对所述第二领域的各个第二评分进行归一化。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第二领域的第二评分对所述第二领域的第二评分进行归一化,包括:
对于每一个用户,基于该用户在所述第二领域中的所有评分,对该用户的各个第二评分进行归一化。
上述方法,优选的,基于第一公式将所述第二评分归一化,所述第一公式为:
其中,j表示第j个第二领域;θj(u,i)表示用户u在第j个第二领域对项目i的第三评分;aj为与第j个第二领域对应的惩罚系数;rj(u,i)表示用户u在第j个第二领域对第i个项目的第二评分;Minj(u)表示用户u在第j个第二领域中的最低评分;Maxj(u)表示用户u在第j个第二领域中的最高评分;Sj(u)表示用户u在第j个第二领域评分的项目总数。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第三矩阵构建推荐模型包括:
基于所述第三矩阵构建因式分解机推荐模型。
一种信息推荐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领域的第一矩阵,所述第一矩阵用于表征各个用户对在所述第一领域所使用的第一类项目的第一评分;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至少一个第二领域的第二矩阵,所述第二矩阵用于表征所述各个用户对在所述第二领域所使用的第二类项目的第二评分;
归一化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评分归一化,得到所述各个用户对在所述第二领域所使用的第二类项目的第三评分;
扩展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各个用户对在所述第二领域所使用的第二类项目的第三评分对所述第一矩阵进行扩展,得到第三矩阵,所述第三矩阵用于表征各个用户对在所述第一领域所使用的第一类项目的第一评分,以及各个用户对在所述第二领域所使用的第二类项目的第三评分;
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三矩阵构建信息推荐模型,所述信息推荐模型用于在所述第一领域向用户推荐项目。
上述装置,优选的,所述归一化模块包括:
归一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领域的第二评分对所述第二领域的各个第二评分进行归一化。
上述装置,优选的,所述归一化单元用于:对于每一个用户,基于该用户在所述第二领域的所有评分,对该用户的各个第二评分进行归一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657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