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摄像头的3D影像拍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62999.2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6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方勇;石岩;张伟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易维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3/02 | 分类号: | H04N13/02;H04N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42 | 代理人: | 王松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锡市无锡新区清***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头 影像 拍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裸眼3D显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3D影像拍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单摄像头的3D影像拍摄方法。
背景技术
裸眼3D显示技术正在快速应用到各种移动智能终端中,如裸眼3D手机、裸眼3D平板电脑等。在移动智能终端中,功耗和空间是重要的设计约束,如各种器件的功耗和大小等。在裸眼3D移动智能终端中,解决了裸眼3D显示的问题,可以让使用者观看逼真的3D效果,但如何直接地获取3D影像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获取3D影像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使用双摄像头的3D拍摄,但相对裸眼3D手机来说,双摄像头的功耗和大小是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大量的裸眼3D手机搭载的还是单摄像头。
主流的3D影像是具有视差的双画面,因此3D影像拍摄的关键问题是获取具有视差的两个不同视角的画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单摄像头的3D影像拍摄方法,可使用单摄像头在裸眼3D移动智能设备上拍摄3D影像,如3D照片,显著地提高了裸眼3D移动智能设备的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单摄像头的3D影像拍摄方法,可实现单摄像头的3D影像拍摄,减少第一幅图像和第二幅图像的亮度差异,消除垂直视差,提高3D视觉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摄像头的3D影像拍摄方法,所述拍摄方法包括:
S1.定景,使用摄像头选景拍摄第一幅图像作为左图或右图;
S2.预览,适当移动摄像头将实时预览图像作为右图或左图,与第一幅图像构成立体图像对在3D显示器上实时预览3D效果;
S3.拍摄,根据预览3D效果拍摄第二幅图像作为右图或左图;
S4.处理,将拍摄的第一幅图像和第二幅图像构成立体图像对,将立体图像对按预设3D格式合成为3D影像;
S5.存储,将3D影像保存在存储介质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定景、预览和拍摄的感兴趣区域相同,且都是对焦区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感兴趣区域为用户选定区域;如没有用户选定区域,则以第一幅图像中心区域为感兴趣区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幅图像按照第一幅图像做灰度级规格化处理,以改善不同时点拍摄的两幅图像的差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幅图像和第二幅图像在垂直方向校正消除垂直视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在垂直方向按行统计第一幅图像和第二幅图像的垂直方向灰度分布图,匹配第一幅图像和第二幅图像的灰度分布图,计算垂直视差,消除第一幅图像和第二幅图像的垂直视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步骤S4中,对第一幅图像和第二幅图像进行处理,减少图像间差异,消除垂直视差;以第一幅图像为目标对第二幅图像做直方图规格化,减少图像间差异,改善3D视觉效果;
在垂直方向进行灰度分布统计,并利用灰度分布计算垂直视差,再消除垂直视差;先按下式计算灰度分布图:Hk(i)=∑jIk(i,j),其中,k为1或2,分别指第一幅图像或第二幅图像;然后计算垂直视差dv=argmind∑i|H1(i)-H2(i+d)|;消除垂直视差后的第一幅图像和第二幅图像优选为I′1(i,j)=I1(i-dv/2,j),I′2(i,j)=I2(i+dv/2,j);将处理后第一幅图像和第二幅图像按预设3D格式合成为3D影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出的单摄像头的3D影像拍摄方法,可以实现单摄像头的3D影像拍摄,减少第一幅图像和第二幅图像的亮度差异,消除垂直视差,提高3D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单摄像头的3D影像拍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单摄像头的3D影像拍摄方法,使用单摄像头拍摄3D影像;所述拍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使用摄像头选景拍摄第一幅图像作为左图或右图,其关键就是确定3D影像的拍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易维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易维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629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