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粉在线监测系统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61384.8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81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赵彤宇;张一新;孙伟;李朋宾;赵志伟;杨相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86 | 分类号: | G01F1/86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崔旭东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波结构 波头 金属 微波 在线监测系统 测量管内壁 煤粉 检测 微波发射功率 微波检测装置 微波谐振腔 能量消耗 左右两侧 谐振腔 泄漏量 泄漏 | ||
本发明涉及煤粉在线监测系统和装置,包括设置在测量管内壁上、且分别设置在微波检测装置左右两侧的左封波结构和右封波结构,左封波结构和右封波结构均包括至少一对金属封波头,金属封波头凸出于测量管内壁设置。金属封波头构成一个微波谐振腔,利用金属封波头将微波封在该谐振腔中。那么,当利用微波进行检测时,能够降低微波向更远处泄漏的泄漏量,相应地,检测精度就会提高,并且也无需为了增强检测精度而增大微波发射功率,进而避免了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粉在线监测系统和装置,属于煤粉测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燃煤电厂面临节能增效和减低污染物排放的双重压力,而燃烧的精确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燃烧的精确控制的关键在于锅炉各燃烧器内风煤比的监测和调整。其中煤粉的质量流量是需要监测的一项重要内容。煤粉的质量流量=煤粉的绝对浓度×煤粉的流速×输送管道截面积。
市面出现了静电法的探针式测量装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探针在煤粉输送管道内耐磨性能较差,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寿命;同时由于探针只是插入管道内一部分,所以不能检测去断面的煤粉,影响精度。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又出现了环状的测量装置即电极为环状安装在在输煤管道的内壁,这样解决了全断面测量的问题,也延缓了磨损,但是出现积尘影响测量的问题,同时磨损后更换时必须停机较为麻烦。
利用微波检测装置通过微波谐振的方式检测煤粉浓度的方法能够克服上述缺陷,目前该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的微波检测方式在实施时只在输送管内的某处设置有微波检测装置——微波发射器和微波接收器,这种布置方式很容易造成微波泄漏,进而检测精度较低。要想提升检测精度,就需要增大微波发射功率,相应地,就要加大能量投入,增加了能量消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煤粉在线监测系统,用以解决传统的微波检测方式易造成微波泄漏的问题。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煤粉在线监测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方案包括一种煤粉在线监测系统,包括测量管,以及用于设置在所述测量管内壁上的微波检测装置,所述监测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测量管内壁上、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微波检测装置左右两侧的左封波结构和右封波结构,所述左封波结构和右封波结构均包括至少一对金属封波头,所述金属封波头凸出于测量管内壁设置。
所述左封波结构和右封波结构均包括沿着测量管纵向延伸方向设置的至少两对金属封波头。
每对金属封波头中的两个金属封波头的连线均垂直于煤粉流动方向,且每对金属封波头中的两个金属封波头均沿着测量管的周向均匀间隔布置。
所述微波检测装置中的微波发射器和微波接收器设置在测量管两侧,且微波发射器和微波接收器的连线垂直于煤粉流动方向,微波发射器、微波接收器和所有的金属封波头的中心位置处于同一个纵截面上。
左封波结构和右封波结构相对于微波检测装置左右对称设置。
所述金属封波头凸出于测量管内壁的结构为管式结构。
金属封波头由固定座和金属管体构成,所述金属管体与固定座固定设置,金属管体从测量管上对应的孔中伸入测量管内部,金属管体的长度大于测量管壁厚,以凸出于测量管内壁,固定座与测量管外壁挡阻设置。
一种煤粉在线监测装置,包括用于设置在测量管内壁上的微波检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还包括用于设置在测量管内壁上、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微波检测装置左右两侧的左封波结构和右封波结构,所述左封波结构和右封波结构均包括至少一对金属封波头,所述金属封波头用于凸出于测量管内壁设置。
所述金属封波头凸出于测量管内壁的结构为管式结构。
金属封波头由固定座和金属管体构成,所述金属管体与固定座固定设置,金属管体的长度大于测量管壁厚,以用于凸出于测量管内壁,固定座用于与测量管外壁挡阻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613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